• 124阅读
  • 0回复

为彻底根绝贫困而努力——中国扶贫国际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01
第6版(国际)
专栏:

为彻底根绝贫困而努力
  ——中国扶贫国际研讨会综述
本报记者果永毅
由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和世界银行联合举办的“中国扶贫国际研讨会”10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与国际组织召开这样规模的会议共同研讨中国的贫困问题,这还是第一次。会议的成功举行有助于国际社会加深对中国目前尚存的贫困状况的了解,促进国际合作,以进一步提高中国扶贫工作的水平。
田纪云副总理、陈俊生国务委员及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斯文·桑德斯卓姆先生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和与会中外专家的发言,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扶贫工作的成就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14年中,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尤其是1978年至1985年,短短六七年间,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从2.7亿人减少到9700万,也就是说,从占人口总数的1/3减少到1/10,这种减贫的速度和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世界银行、联合国有关机构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对此都一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些经验在国际上也具有借鉴意义。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剩下来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西北和西南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扶贫工作的难度增大,减贫速度有所减缓,为加速90年代中国的扶贫工作,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以探讨,此次研讨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此前,世界银行与中国合作,对中国的扶贫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长达123页的“中国90年代扶贫战略”。这是关于中国扶贫工作的第一份完整、系统的报告,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与会专家对中国90年代的扶贫战略,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斯文·桑德斯卓姆先生提出双轨制的减贫战略。即一方面鼓励贫困地区利用大量拥有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向贫困地区广泛地提供社会服务,尤其是基本的卫生保健和基础教育、营养及计划生育。前者为贫困人口提供机会,后者提高他们利用这些机会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世界银行中国和蒙古局局长伯基主张强化主持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以加强自上而下的严格管理。
不少代表在发言中强调在扶贫工作中加强社会服务的重要性,认为扶贫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只是简单的资金投入。发展生产与社会服务要同时并重,没有卫生、教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有效服务,生产也不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关于贫困地区的移民问题,代表们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不少外国专家建议,像石山一类贫困地区,既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人类几乎无法生存,那么,就应该允许贫困人口向外地移民。对此,中国有关专家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中国一般采取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等方式,组织就地发展生产。同时,在“三西地区”也成功地进行着易地开发的试验。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一些典型的石山区创造的开发经验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兴趣。
世界银行的专家等强调了建立独立完整的贫困监测系统的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的贫困状况会有不同的变化,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这些变化,才能有效地开展扶贫工作。
对于残疾人中的扶贫工作,研讨会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研讨会两主席之一的伯基在会议总结讲话中,对会议的成果表示十分满意,并表示在此次会议以后,世行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