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打破传统农业格局 面向市场发展生产河南黄泛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04
第1版(要闻)
专栏:

打破传统农业格局 面向市场发展生产
河南黄泛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本报郑州11月3日电 记者李而亮报道:近日,记者走访了过去洪水受灾最重的河南尉氏、鄢陵、扶沟等七县,看到这里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一场新的革命:面向市场,打破传统农业格局,发展商品生产,开辟财源,阔步奔小康。
解放前,这里曾是有名的黄泛区。解放后,这里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艰苦奋斗,把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变成了粮库棉仓。然而,地上无山,地下无矿。黄泛区13县大都是全国小麦和棉花生产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县。在1000多万亩土地上,年产粮食超过50亿公斤,棉花产量占全省的1/3。但是,“粮棉大县,财政穷县”又是这个地区的现实。如今,当他们把眼光投向广阔的市场时,终于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的广阔潜力,除了粮棉生产外,还有许多经济效益好的作物可种。
最近,扶沟县调整农业结构,粮棉向优质高效发展,挤出一些土地,用来发展市场旺销的经济作物。这个县前几年靠发展麦棉套种和集约农业,去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跃居全省第一。今年面对市场棉花需求变化又作出新的选择。现在大田里排排日光塑料大棚,里面四季不断种植着时鲜蔬菜、木耳、香菇等。据介绍,一个占地不到半亩的大棚,年收入最少在5万元以上。具有“鄢陵蜡梅甲天下”美誉的鄢陵县,把花卉生产作为一大产业,近年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1万多亩,遍及120多个行政村,年产值7000多万元,产品行销全国,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基地,许多花农的人均收入已超过1200元。西华县以优质苹果、大枣为主的果园面积已达18万亩。
利用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更是黄泛区平原的重要财源。淮阳县利用秸秆资源养牛,使黄牛的数量连年翻番,今年已近30万头。班口乡毛寨村1320口人,养牛1083头,全村仅此每年可赚40万元,顶得上办一个工厂。太康县则和江苏农科院联合办起了养兔总公司,现在全县已发展养兔100多万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