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寻回失去的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0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寻回失去的市场
中国新闻学院九一级专科班 左旭东
暑假,我回到故乡茴村,它是一个边远集镇,曾被誉为全国十大皮毛市场之一。镇里长约3公里的街道上,楼房林立,挂满了河北无极、江苏丹阳等外地皮毛厂家商户在此购销的招牌,路边摆满了摊晒的各种皮张。虽正值酷夏,但占地25亩的交易场地上挤满了操着各种口音的皮毛商贩。一辆辆载满各种皮、毛、角、骨的机动车辆正在运进运出。
看到这繁荣的景象,谁能想象到半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冷清萧条、濒临灭绝的皮毛市场呢?
茴村,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黄淮海平原上,自古盛产各种优质皮毛。1979年初,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当地农民自发建成了皮毛市场,很快吸引了周边几省的皮毛厂家商户来此交易。每月9次的集会,一次比一次红火。1985年,市场每集人流量多达2万多人,每集成交额60多万元,年上交国家税利近30万元。全国22个省市的皮毛客商在此常驻设点,周边四省八县也随之出现了众多的皮毛养殖、加工、贩运村。这使从小围着村头转的农民纷纷走南闯北,做起皮毛贩运生意来发家致富。
1989年底,正当市场盛极一时的时候,由当地一些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驻了市场,用行政手段对商户乱罚款,设关卡、滥收费,使外地客商在这里赚不着钱。于是外地客商纷纷撤离此地,转移他方,本地人则洗手不干,繁荣的市场一下子萧条了。
茴村皮毛市场的迅速衰退,影响了当地财政的收入,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此期间,当地各级政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今年4月,河南省省长李长春和商丘地委领导来这里视察,作出了恢复茴村边缘皮毛市场,搞活省际周边贸易的决定。当地政府迅速撤走了联合调查组,撤销了关卡,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严整市场治安。税务部门与627家皮毛商户签订了定税合同,定税后不再搞查补。又集资50万元修建了通往市场的4条柏油马路和各种服务配套设施,规定了对外地客商的优惠政策,使外地客商在食宿、交易、仓储、运输等方面享受优先。一系列大刀阔斧措施的实施,使市场又迅速恢复到每集上市近万人,每集成交额30万元左右,又出现了四方皮毛客商云集茴村的繁荣景象。
在熙熙攘攘的市场里,几位河北无极县店尚村的皮毛商户放下手中的牛、羊皮说:“前几年,我们来这里购买皮货,除去缴纳各种费用外,几乎赚不着钱,而且买回的皮张加工时发皱得不能用。现在我们来到这里,市管人员主动帮买帮卖,质优价廉,手续简便,各种收费低廉,所以我们附近的皮毛厂家商贩听说后,都来这里设点常驻不走了。”
面对市场的兴衰变迁,茴村乡经管会主任郑仲春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只顾眼前利益,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惜一切地去‘杀鸡取蛋’,因此吃尽了苦头。如今,我们认识到搞活市场流通,必须顺应市场的发展规律,实行稳定优惠的市场政策,优良的服务,完善的经营机制,为市场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来‘养鸡下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