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老药工的心窝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0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老药工的心窝话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 段曙东
一见面,老药工陈德惠就乐呵呵地说:“我是半个世纪的药人了。”
这是我暑假到河北张家口作社会调查,在市医药公司见到的一位工作了五十年的老药工。
检验员小马告诉我:“陈师傅铁面无私,发现不合格的药材就退回去,为病人‘保’了‘险’,也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二十多万元。”
我点头表示敬佩。
陈老伯饱经风霜。他回忆说:“药材业的发展道路也是弯弯曲曲。记得‘四人帮’作乱那年头,‘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连农民种的药材也拔了,个人上山采药也不让卖。药源断了,常用药缺了百十来种。大夫看病开方抓不全药,一人得病,全家忙,跑好多地方也凑不成一副药。”陈老伯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你们这一代年青人,不知道那会儿的苦啊。”“那会儿买缺的药,要找头头脑脑批条子,走后门。”
有一回,一个人看病抓药,缺天麻,他就去跟药店门市部主任商量,能不能批点,救救急。主任苦着脸说,“我也正愁天麻呢。要是能从四川给我买二斤天麻回来,我让他坐飞机来回。”“说心里话,也难怪批条子、走后门,没办法呀。如今,中药店里什么药都有,哪还用得着领导批条子吗?”老药工说。
“自打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有了好政策,中医药行业也唱起好戏来。”陈老人扳着指头分析说:“头一条是政府重视,从长远考虑,有具体规划;第二条是土地承包到户经营,农民有了自主权,种植、栽培药材积极性高;再一条是出售、收购药材的市场开放,中医药也搞活了。现在药材多了,要严把质量关。有人说情,送东西,求我抬抬手,收下质量差的药。这绝对不行,人命关天的事,咱得把好口。”
老药工感慨万端。十五岁进药店学徒,他今年六十四岁,退休后返聘回公司负责药检。陈老伯说自己是生逢盛世。如今,吃的好,穿的好,说话自由,心情愉快,“还不趁有把劲,多干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