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古调独弹——贺南宋戏文《张协状元》学术演出成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04
第8版(副刊)
专栏:

古调独弹
——贺南宋戏文《张协状元》学术演出成功
周传家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南宋戏文《张协状元》显然不属于一流精品。但是,它作为戏曲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却令人瞩目。这是因为:它出现于戏曲形成阶段,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时间最早、体制最完整的戏曲演出本,因而具有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价值。
然而,由于时代久远,加上语言上的障碍,《张协状元》一直被束之高阁,只有少数学者对它进行披览校注、爬罗剔抉。中国戏曲学院青年教师于少非经过长期深思熟虑、认真准备,联合一批同道,在热心弘扬民族文化的企业家的无私赞助和各方支持下,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将《张协状元》搬上舞台,实现了多年魂牵梦绕的夙愿。拂去历史的尘埃,《张协状元》这块戏曲艺术的“活化石”,放射出魅人的光彩。宋金舞台风貌,南音古韵旋律,不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化作了可以诉诸视觉、听觉、感觉的形象、色彩和声音。古典戏曲研究真正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综合的突破和飞跃,诚为学林盛事,菊坛佳话。
《张协状元》是一出“负心戏”,搬演书生张协与古庙贫女及相府千金王胜花两个女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和婚姻变故。其主线为张协在危难之中得到贫女救护收留,主动求婚,结为连理。但高中后对贫女反目若不相识,并挥剑将其砍伤。几经曲折,才勉强重谐鸾凤。这次演出保持了主线的连贯和故事的完整,凸现出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大刀阔斧地删芟了副线及枝蔓,在有限的舞台时空里集中展示其特色和绝活,如人当道具等处理和表演。
音乐是戏曲的灵魂,也是这次演出的难关。音调三十年一变,早期南戏曲调已成绝响,如何演唱,不得而知。戏曲音乐家傅雪漪先生创造性地吸收采用南戏流派音乐(如海盐腔遗响江西《孟姜女》唱腔、湘剧高腔唱腔、高阳高腔唱腔等)的特殊旋律和特殊唱法度曲设腔,并将南宋音乐家姜夔(白石)遗留下来的《霓裳》旧谱加以改造变化,融汇其中,清幽古朴,别具韵味,有别于时下昆曲,增强了历史感。
音乐难,舞台体现亦难。导演于少非根据自己对戏曲艺术审美特征的独特理解,有意保留并强化说唱诸宫调和宋杂剧滑稽表演的痕迹,极力追摹宋金演出风范。运用一排式或两排式的舞台调度、指代性服饰及虚实结合的砌末道具,创造多维立体、古朴稚拙的舞台效果。为此,必须说服演员放弃对舞台逻辑的习惯理解,摆脱一切所谓程式性的东西,坚持行当与角色分离,跳进跳出,不带戏上、下场,强调对角色的假扮性。这样进行舞台体现,既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通过追摹宋金演出风范,挖掘戏曲艺术底蕴,把握戏曲本质特征,找回并唤醒戏曲艺术因疲惫衰老而逝去的自由精神和青春活力,从而为当代戏曲的改造、重塑、创新提供借鉴。当然,作为实验性的学术演出,《张协状元》在诸方面尚待进一步推敲,但它毕竟引起了人们许多思考:譬如如何正确地对待遗产?怎样向传统开放?学术研究怎样和艺术创作、艺术生产相结合?学校教育怎样和社会挂钩?艺术创造群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生态环境等等,都是颇有兴味、至关重要的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