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早压担子早成才”——访山东省文登市委常委、?山镇党委书记侯成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0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早压担子早成才”
——访山东省文登市委常委、山镇党委书记侯成君
本报记者尹品端
29岁的侯成君,是前不久中央组织部召开的培、养教育青年干部工作座谈会上最年轻的一个。他的成长体会,他的工作胆识和成绩,赢得了与会者的好评。
侯成君1982年由山东工程学院电力系毕业时,学校曾决定把他留在省城的电力设计院工作。为了献身农村,建设家乡,他毅然放弃了留在省城的机会,来到了文登市电业局工作。他像一棵柳树,栽在哪里,就在哪里扎根,就在哪里覆盖一片绿荫。
在电业局,他先后两次主持全市大型电建工程,都是当年立项、设计、安装、施工,当年投运,创造了全市赞许的“电业干劲”,并达到“省优工程”标准。
正当侯成君在电业局干得起劲的时候,1987年,组织上调他到经济发展刚刚起步、环境差、条件艰苦的?山镇,任主管乡镇企业的副镇长。5年来,他先后任副镇长、镇长、党委书记等职。他与镇党委和镇政府一班人,坚持以“三想、三干、三不”作为行为准则和工作要求。三想即想大事、想大局、想基层;三干即带头干、拚命干、齐心干;三不即不畏难、不怕苦、不自满。每当有重要任务或遇到关键时刻,全镇干部总是团结奋战、拚搏进取、冲锋在前,为干部和群众作出榜样。作为年轻干部的侯成君,更是在与“忙”“苦”“难”打交道中度过了在?山镇的5年。跑项目、跑资金、跑原料,使他每年平均出差200天以上,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5年中,他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与父母相隔25公里,5年中相见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0小时。1988年为了上一个新产品,他23天时间奔波了一万多公里,跑遍了省内三十几个部门,办完了按常规至少需一年才能办完的手续,使工程三个月完成基建,五个月投入生产。1991年,该镇与韩国泰元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文登太阳渔具有限公司”。这个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企业,从破土动工到开工生产仅用了104天。这种速度被省委领导同志称作“特区效率的样板”。目前,这个企业生产的碳素渔竿全部远销国际市场,年出口创汇能力达500万美元,成为山东合资企业的创汇大户。
侯成君和他的一班人,就是用这种工作精神和工作效率,使过去全市出名的穷乡,一跃变成了全市名列前茅的富镇。仅1992年,他们就新上了20个项目,先后吸引8家国外企业投资,与13家国内企业和金融部门搞联营,合资独资建厂。这些项目吸引国内外资金总额相当于上海浦东今年上半年吸引内外资总额的50%。全部项目投产后可新增产值5亿元、利税6000万元。预计1992年产值、利润均比上年翻一番,分别达到2.5亿元和2000万元,出口交货值可达5000万元,实现速度、效益、创汇、后劲四同步。与此同时,该镇还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机关岗位责任制工作先进集体”,省“百乡百镇双文明建设达标竞赛明星乡镇”,连续三年被威海市委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党委”。
面对这些成绩,侯成君谦虚地说:“对我来说,既是荣誉,更是压力。”他表示,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潮中,要激流勇进,再创业绩,再立新功。目标是“奋战‘八五’,突破十亿,争取创人均产值、利税山东第一镇!”
要问侯成君成才的秘诀,他简言之:青年人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关键是要干事业。要勇于给自己压担子,早压担子早成才,晚压担子晚成才,不压担子不成才。
他说得那么朴实,又多么中肯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