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敢闯敢冒的年轻干部——记首钢设计院院长徐和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0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敢闯敢冒的年轻干部
——记首钢设计院院长徐和谊
钟祖荐
徐和谊一九八二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首钢设计院冶炼科工作。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知识分子要想富,只有出国这条路”。他的许多同学都出国了,还有的分配到国家科研部门。当时,对他这个整天到现场搞设计,与“傻大黑粗”的高炉打交道的年轻人来说,反差很大,徐和谊的心里一度感到不平衡,他甚至暗下决心考研究生,跳出首钢。
后来的一件事对他触动很大。那是一九八三年大年初二的晚上,徐和谊到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当时的科长——曾纪奋家中拜年。扯起青年人成才的话题,曾纪奋用自己在国外生活十四年的深切体会告诉徐和谊:“没有祖国的强大,龙的传人就没有挺胸抬头扬眉吐气的现实。”回到家里,徐和谊整整一宿没睡着,他重新思考着自己的成长之路应该怎样走。春节过后,他向党组织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向党表示:“扎根首钢,在首钢改革发展的舞台上锻炼成长。”
在首钢改革发展的舞台上,青年知识分子是大有作为的,组织上也非常注意为青年人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进步成长。徐和谊回忆说:“每次高炉大修改造时,院里都交给年轻人一些很重要的设计任务,大胆地压担子。从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五年,我先后独立承担了高炉各系统的设计制图工作,仅一九八五年,就完成大修改造和新建项目的设计甲一图达一百五十一张,相当于常规三年才能完成的设计工作量。”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够出成绩。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历经了设计中成千上万次的坎坷,徐和谊掌握了高炉冶炼工艺全部设计,挑起了高炉全部系统设计的担子,走完了其他科研设计单位十几年才能走完的路程。
高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风险与成功同在。共产党员只有执著追求,敢闯、敢冒、敢向国内最先进技术挑战,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创出高于资本主义的效率和效益。
一九九○年九月一日,首钢设计院成立了环吊引进、设计攻关小组,先后与世界上三个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进行了谈判,结果大失所望。
苏联:制造工期要二至三年。
美国:造价惊人,一百多万美元。
日本:一露头就缩了回去,从此音信皆无。
靠引进满足不了新二高炉工程进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徐和谊大胆地提出,我们自己设计环形吊车,并立下了军令状。
艰巨的任务把徐和谊逼上了一条险路。他翻阅了所有起重机文献资料,连“环吊”这个词都没找到;走访了十几家起重机研究制造权威单位中的专家教授,回答都是一无所知……
为想办法找到有关资料,他从北京跑到广州,又从广州跑到河北三河,历尽千辛万苦。在北京图书馆,几乎把全部有关吊车的资料都翻了一遍。就这样,像瞎子摸象一般,星星点点地摸出了环吊的端倪。
经过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环吊设计方案终于出来了,环形吊车实现了一次试车成功。这台环吊比从国外引进至少缩短半年时间,更重要的是它改写了首钢不能设计吊车的历史,填补了国家的一项空白。而且创出了目前国际上起重吨位最大的高炉环形吊车,为首钢人争了光,为中国人争了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