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八方黄鹤落江城——全国民族声乐比赛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07
第8版(周末)
专栏:文化长廊

八方黄鹤落江城
——全国民族声乐比赛散记
余晓东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是江城武汉的一大景观,但并非因此地为黄鹤的栖身所在,而是人们对久离的黄鹤的一种追思和企盼。不久前,黄鹤楼下还真的来了一群“黄鹤”——参加1992年全国民族声乐比赛的各方选手。
由文化部艺术局、湖北省文化厅主办,湖北音像艺术出版社承办的这次民族艺术的盛会,可谓首次以政府名义举办的全国民族声乐的专项评比。参加预赛的156名选手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队的专业文艺团体,包括彝族、藏族、朝鲜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15个民族,还推荐出声乐新作143首。
许多选手为来武汉参加复赛和决赛,千里迢迢,辗转数日。新疆木卡姆艺术团的小伙子德力木拉提和新疆歌剧团的姑娘古孜努尔,先在硬座车厢度过3个昼夜到达洛阳,又站着乘火车赶至武汉。他们阮囊羞涩,只好住最便宜的房间。德力木拉提高歌一曲《回四川》,其中的一段四川话道白讲得十分地道,赢得满堂喝彩。内蒙古军区文工团的蒙古族青年歌手哈斯额日敦刚和战友们由伊克昭盟的大草原慰问边防战士归来,马不停蹄,又登上火车南下武汉,也是“站票”。他唱的“长调”令评委赞不绝口。
复赛和决赛的评委会主任是张权教授。这位年逾70的杰出声乐艺术家在临近比赛时才接到通知,到了武汉后方知道其他评委的名字。评委的名单赛前保密,评委和选手严禁接触,一经发觉,立即取消资格。评委都是从事声乐艺术多年的人物,以教授为主,像郎毓秀、寇家伦、姜嘉锵、杨金岚、吴雁泽等曾培育过不少优秀的声乐人材。比赛委员会秘书长顾夏阳介绍说,以往的声乐比赛常常邀请一些词曲作者担当评委,其实,声乐并非他们的擅长,声乐比赛理应请声乐专家评定。
当选手看到比赛曲目时,都大惊失色。原来复赛中每人必须演唱3首歌,一首是自选民歌;一首是已经面世多年的作品,如《我们是黄河泰山》、《走上高高的兴安岭》等,唱出水平实在不易;另一首则是此次比赛新诞生的获奖之作,像《鹿回头传奇》、《二泉映月》、《山里人》、《回四川》等,歌虽动听,难度颇大。决赛的歌曲就更吓人了,每人4首,其中两首为歌剧选段。选手们议论道:这样的曲目能唱下来就不简单,况且还要表现出色。
比赛在新落成的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进行。这个音乐厅从设计和效果看,可与北京、上海的音乐厅媲美。评委高坐于二层,竟连台上选手嗓子里的痰声都清晰可闻。决赛虽然极难,但出乎意料,选手竞技状态大都不错。吕继宏、韩延文在歌坛已有名气,作品处理恰到好处,舞台表演从容大度,自不待言;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董华、山东歌舞剧院的吴侃荣获第2名和第3名,都告“大爆冷门”。他们捧着盖有文化部印章的证书时,简直难以置信。评委非常看重他们的一些特长。吴侃在复赛上的表现,众人多有非议,然而他在决赛时的潇洒却使人刮目相待。
此次盛会的顺畅进行,当然离不开湖北音像艺术出版社的鼎力相助。这家出版社不但经济效益闻名省内外,而且是“徐悲鸿艺术大展”、“中国京剧歌剧大汇唱”等重大活动的热心支持者,在他们出版的音带中也以民族艺术为主导。社长贺志怀是位作曲家,他告诉笔者:“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出版社还计划在湖北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指挥比赛。”振兴民族艺术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