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一个普通人的日记——记已逝共产党员刘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07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

一个普通人的日记
——记已逝共产党员刘光
张斌宪忠巧莲
6月19日5时20分,共产党员、原延安市政协常委、秘书长刘光,因患癌症与世长辞了。
然而,当人们翻开这位普通共产党员去世前两天才终止的日记时,却发现,其间闪现的是一颗怎样光彩熠熠的灵魂!
终生不悔的几件事
刘光的一生,几经沉浮。他遇困难信念不改,掌权力从不谋私。
他在1991年11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我一生中做对了几件事:枪炮声中参加革命;两次拒任县团级,一头钻进文史资料……”
今年4月11日,是刘光入党44周年的日子,他在日记中写道:“入党44年了,这44年我为党做了一些工作,但成绩不大,工作中也有缺点。但我没给党丢脸,这44年我基本上能严格律己,没损害过党的形象。”
刘光一生清廉。他的老伴和儿子至今还住在延安市南桥山上的土窑洞里,谁能想到,他曾经四次主动让出了分配的住房。他1991年8月的日记中写着这样的一段话:“提到住房,有些老同志和我的家属对我意见不少,但我认为我多次出让住房的作法是对的。第一次家属院落成后,主管分房的高福胜书记给我分了两间房,但当时许多同志根本没住处,有的家属住在办公室,我主动出让了住房。第二次给我分的住房不错,可我仍未搬,困难户太多了,只好让给房管所分配。第三次给我分了三间,我已看过,准备搬,但有些同志有特殊困难,帮助解决后还剩一间半,可还有困难户,最后只好全部让出去。虽然全家住在山上,还能住。第四次,房管所给我和王世全主任共分了四孔窑三间房,住我们两家。但房管局长王道生同志说,房管所办公没地方。我是党员,当然应该先公后私,我和王世全一商议,都主动提出全部让出去。一个人应该甘清贫、保廉洁,办实事、多贡献。”心中只有国家利益
刘光的病情日益加重,家人为他着急,同志们为他担心,都希望能给他创造一个好的治疗条件。可刘光去年8月17日的日记是这样写的:“对这次治疗的情况,我的亲属、子女,总之任何人不得有所非议。出现万一情况,应当持:死有什么了不起,无非两眼微闭,长期睡去。切开后确实不是癌,也是一种检查办法。”
去年8月,组织决定让刘光去西安一家大医院住院治疗,并且已经联系好了,可刘光在日记中说:“去西安全部复查,费时费事,除去车去人,估计多花费5000余元,给组织增加负担。我不能去,在延安愿以我身作试验,能否创一先例,如果创先例,也对治这样的病是一点贡献;如果失败,我已60多岁,就此离去也无遗憾。下定决心,坚强意志,在延安迎接手术,战胜害人的癌。”刘光到底是在延安做了手术。手术后,他吃流食还不断地呕吐,体重由70多公斤下降为52公斤。医院要给他注射脂肪乳,他嫌药价贵,会增加公费医疗开支,便拒绝了。家属瞒着让医生给他输了两次白蛋白,他知道后很不高兴,在日记中写道:“今天输了两次白蛋白,花240元,农村能买一头牛,可买1000斤玉米,三口之家能生活五个月,但给我输液只两个小时,究竟能起多大作用!钱是人民汗水换来的,应当节约还是要节约的。”
刘光还在1991年11月13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永茂同志来,他是代表政协组织来的。我谈了出院的意见,住医院等着恢复每天10多元,不如住在家里,既可以给国家节约住院费,吃饭也方便。可他让把床留下,作为请假出院,是个关心我的主意。但为什么人出院,还要留床呢?尽管组织关心我,我却不能答应这样做。”
组织做不通刘光的工作,怕病情恶化,把病床悄悄留下。可细心的刘光发现了,坚决不同意,亲自看着和医院结清了手续,才放心回家。
至死不忘严于律己
刘光是个踏实而谦虚的人,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在他今年3月23日的日记里,还把有关邓小平南巡谈话的文章全部抄录了下来,在一些重要段落下面还划着红圈。病危中,刘光也未忘对子女的教育。他在日记中写道:“最近在教育子女中有一个很大失误,只教育他们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廉洁勤俭,但对他们如何尊敬老人、赡养父母等方面教育不够。过去老年人常用‘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教育人行孝。还要教育子女尊敬长辈和老师。”
魂系人民
刘光在他生命的最后24天内,仍关心延安人民吃水难的事。今年6月10日,他的生命只有9天了,他在日记中写的仍然是“水”:“山上无水可打井,16米深处有水层。解决延安市内吃水问题应该先为群众,大小结合、公私结合,不能光靠公、靠大,我应该牵头,筹措2000元,在山上打口井,解决这里的群众吃水难问题。”
6月11日,他的生命只有8天了。他写道:“死我不怕,但如果再能活半年,我能看到给群众打井、修路就好了。”
(原载《延安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