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大会讨论提出发展经济必须既靠科技又靠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08
第4版(要闻)
专栏:

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大会讨论提出
发展经济必须既靠科技又靠教育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继续进行大会讨论。
万里委员长出席会议,倪志福副委员长主持会议。
孙起孟副委员长就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问题发表了意见。他认为,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必须既靠科技又靠教育,二者不但不能偏废,而且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现在有的同志似乎不是这样认为,以为只要把科技搞上去(这是完全必要的),就能使经济持续地很快很好地发展;也有的同志认为在加速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顾不上抓教育了,认为教育是个软任务,“远水不解近渴”,甚至认为教育该为经济发展让路。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和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就应该把这种观念立即改变过来。他认为,抓科技与抓教育同样要“两手硬”,来不得一硬一软。这不仅因为教育具有科技所不能代替的功能,而且因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队伍素质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好比是科技的“母体”,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只有科技或者只有教育是肯定不行的。我们必须紧紧盯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目标,从整体上把握和处理好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他认为,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们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这个战略后,在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劳动者是教育的重要对象,依靠教育提高这部分社会成员的素质,同经济建设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这样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然而不能由此引伸出教育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相等同的推论。进而言之,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单凭在职培训还不够,需要在实施教育上进行系统工程。这就是说,除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以外,还必须不断发展和提高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学校等各级各类教育,使民族素质、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一代高过一代,生产力的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证和后劲。再则,我们的教育,不仅要“面向现代化”,还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此就一定要大力和超前发展教育,使教育横向的(面向全体人民)和纵向的(面向世世代代)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以及整个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提供各方面的后续力量和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绝的建设大军。
杨纪珂委员在发言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他认为,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科学论断和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之一。这个生产力要素与现代经济学家所公认的人、地、物、财、时、创造力和信息七个生产力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有机地结合起来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必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杨纪珂提出了这种结合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科技与“人”因素的结合—劳务经济和智力经济;科技与“地”因素的结合—布局经济和环境经济;科技与“物”因素的结合—物资经济和商品经济;科技与“财”因素的结合—规模经济与效益经济;科技与“时”因素的结合—统筹经济和时序经济;科技与“创造力”因素的结合—创新经济和体改经济;科技与“信息”因素的结合—信息经济和决策经济。
冯之浚委员认为,应把“软科学”的内容和条款纳入正在审议的科技进步法中。他认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应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软科学。自然科学固然十分重要,而软科学同样不能忽视,实践证明,它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有效手段。软科学是相对硬科学而言的。它是一门研究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软科学的主要特征是运用决策理论、系统方法和计算技术,为各级决策部门的战略研究、规划制定、政策选择、组织管理、项目评估、企业咨询,提供科学的论证和可供选择的方案。软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程序与技术,为决策的民主化提供智力支持。因而,软科学在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他认为,我国的软科学,起步虽晚,但发展却很快,改革开放的14年,软科学在许多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在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软科学的研究工作,不论经费、机构,以及研究人员的评级、待遇、工作环境,都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用立法的形式,对软科学的发展予以支持,鼓励和保护。
叶笃正、叶叔华、刘东生、杨烈宇等委员就科技进步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傅奎清委员希望农业基本法能尽早出台;陶爱英委员呼吁治理洨河污水,保护赵州古桥,保护人民健康;邓家泰委员在书面发言中认为,要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经济建设中重复建设和重复引进的问题;张忱委员在书面发言中介绍了保定地区农民负担、乡镇企业和山区开发的情况;叶叔华委员和李家镐同志在书面发言中对科学技术如何成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符浩、吴大琨委员和李后同志对香港总督彭定康背离中英联合声明的宪制方案进行了驳斥。
副委员长彭冲、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艾则孜、严济慈、叶飞、廖汉生、费孝通、雷洁琼、王汉斌出席了会议。
国务委员王芳列席了会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