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突尼斯吸收外资的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09
第7版(国际)
专栏:

突尼斯吸收外资的魅力
本报记者 赵章云
突尼斯国民经济近几年来连续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稳步向前发展,除了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无烟工业外,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工业领域里成功地吸收和利用了外资。到去年为止,已经有一千二百家外国公司在突尼斯投资设厂,总投资额近十亿美元。这些公司的总出口额已近二十亿美元,占突尼斯总商品和劳务出口的百分之三十六,而且还为突尼斯增加了近十万个工作岗位。所有这些对一个只有八百万人口的国家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难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将它称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出口工业的样板”。
最近记者走访了突尼斯负责外国工业投资的“工业促进委员会”(简称工促会)。据梅达西主席介绍,突尼斯能吸引众多的外资,除了地理上紧靠西欧,政治上长期稳定,政策上灵活开放外,还具备了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首先是投资条件优惠。早在六十年代,突尼斯就重视投资法律的制定,先后颁布了两个《投资法》,在税收、外汇收入、信贷等方面给予投资者各种优惠。一九七二年,突尼斯又颁布了《出口工业条例》,给予为出口而生产的企业以更多的优惠,如头十年内免征一切营业税,第二个十年只收百分之十的营业税;二十年内免征固定资产税、动产收入税和设备、原料、半成品、零部件以及消费品的进口税等,极大地促进了出口工业的发展。一九八七年颁布的《工业投资法》优惠条件最多,如自由投资,无需预先批准,只要向“工促会”申报备案;投资国籍不限;用于投资、扩建和重建的贷款免交不动产所得税;免交用于增加企业资本或认购股份实现再投资的利润所得税;在当地市场购买的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实施企业建筑物所需的建筑材料,均可退还增值税和海关税;出口所得利润免征不动产税等。
其次是投资环境优越。二十年来,突尼斯为吸引投资已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交通、通信设施。全国有六个国际机场,六十三条航线通向世界各地;海岸线长一千二百多公里,有五个天然良港,全年吞吐量为一千五百万吨;公路四通八达,总长度达六点四万公里,铁路可达全国各大城市,现正在修建突尼斯至苏塞的高速公路;电话装机总容量为三十万门,普及率居非洲第三位,全国各地都有国际直拨电话和文传线路。此外,突尼斯的投资软环境也很理想。“工促会”不仅在突尼斯各大城市,而且在欧美几个重要的工业化国家都设有代表机构,它的作用就是为客户牵线搭桥和排忧解难。总部大楼里就设有“一个窗口”的服务台,它集市政、工商、司法、税务、银行和海关等于一身,顾客无须出楼,就可办理投资申请、公司注册、申请优惠等手续,极大地方便了客户。
最后是人员条件优良。突尼斯历来重视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教育经费每年从国家预算中拨出专款;全国扫盲率达百分之六十四,为全非洲之冠;全国拥有二百多万受过教育的合格人才。他们年轻、素质高且工资低,最低月工资只相当于西班牙的三分之一;欧洲企业家们当然愿意在只有咫尺之远的国家里招聘人员。
梅达西主席说,最近两年,欧洲企业家对同突尼斯建立伙伴关系越来越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在欧共体大市场形成之前,欧洲许多中小企业惟恐被大企业挤垮,纷纷到靠近欧洲、投资环境优越的国家去寻找立足点。突尼斯也正好想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进一步搞好软环境,迎接它们的到来。
(本报突尼斯城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