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革命”——记阳翰笙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09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革命”
——记阳翰笙同志
葛一虹
阳翰笙同志长期从事革命活动,为我国人民的文学艺术事业努力奋斗。他是现在文艺界最老的党员。
1983年春夏之交,全国文联组成四川参观访问团,他任团长,我和陈白尘、凤子、戈宝权、陈舜瑶、范用等几个都曾旅居四川的同志为团员,由他率领,到成都、重庆、宜宾等地参观学习,后来我又陪同翰老迂道访问了他的出生地高县罗场。高县邻近云南贵州两省,山多地瘠,民风强悍。太平天国石达开的队伍曾在这一带屯兵,在罗场休整过。翰老的一位堂曾祖父是个不满清朝统治的读书人,设香案开粮仓迎接他们,后来加入太平军走了。翰老从小听到许多太平军的传说,对太平天国怀有特殊的崇敬和亲近的感情,致使他后来写了话剧《李秀成之死》。高县也是当年震撼国内外的四川保路同志会运动的一支主力。那时全罗场练枪练刀,早晚金鼓齐鸣,喊声震天,一连数月。翰老当时尚幼,但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他写的话剧《草莽英雄》的主人公就是高县人,是真人真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事业中,宜宾、高县也贡献了许多优秀儿女,其中最著名的有赵一曼、李硕勋、何秉彝、何成湘等烈士。李硕勋烈士与翰老在宜宾中学是同班同学,又一起在成都闹学潮。1922年他们自发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遭当局通缉。后来又同在上海大学受革命教育,一起入党,一起参加南昌起义。令人悲愤的是,1931年李硕勋赴海南岛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为追求光明,翰老少年离乡背井,投身革命。这次归来需扶杖而行,已年逾八旬。我不禁有感,曾胡诌过几句:“高县高又高,历来多英豪,壮哉一书生,德高寿亦高。”
翰老是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当时我是一个年轻的小兵,直到1937年为所编的刊物到南京约稿,由友人相引去看望他,这才初次见面,那时他从狱中出来,行动受到监视。不久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他就到了汉口,风度翩翩,在周恩来和郭老领导下,意气风发地展开工作。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翰老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对顽固派常以计谋胜之,游刃有余,而对新的事物,则倍加扶持。在重庆那几年,我和他接触的机会日多,我被安排在中苏文化协会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翰老经常代理主任郭老主持工作,我得到过他很多帮助。
翰笙同志青年时代就崭露头角: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在广州做过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南昌起义时还打过仗。他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安排我从海陆丰转移上海,先派我参加创造社工作,后又参加‘左联’的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努力推动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开展。我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从事文艺理论的探索和文艺学习的。”他接受了党的新任务,从此不倦地致力于艰巨的组织工作,成为卓越的领导者,与此同时写下了大量的作品(20多篇小说,18部电影,8部多幕剧和数以百计的文章),蜚声于艺坛。他说:“我的一生,主要为革命服务的。在创作上,无论是小说、电影还是戏剧,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革命。”
我看过翰老编写的许多剧本,并且常常为剧场炽热的空气所感染。皖南事变后,悲剧《天国春秋》演出时有一个角色沉痛地说:“大敌当前,我们不该自相残杀!”这是对反动派倒行逆施的严厉谴责!当时观众席里便爆发出一阵如雷的掌声。自觉地为革命而写作,翰老爱从历史的、现实的重大事件中汲取素材,以饱满的激情,现实主义的手法,精心写成风格雄伟、语言质朴而富有时代气息,具有战斗力的作品。其中除上面提到的剧本以外,还有《李秀成之死》、《草莽英雄》和电影《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特别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反动派的审查制度十分严酷,剧本的发表和演出都极困难,这些从石缝里挣扎成长出来的小草该更值得珍视了。
翰老与文艺界的关系极其融洽,人们把他作为知心人,他对文艺界的团结起有很好的作用。他交游广,朋友多,做了很多统一战线的工作。1945年3月重庆文化界300余人联名发表的《对时局进言》,伸张正义抨击时政,曾使蒋介石惊慌失措,狼狈万分。这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就是翰老和郭老其他几位同志一道密议、奔走组织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会师于北京,召开了第一次文代会。翰笙同志参加了它的筹备工作。文联成立后,他担任文联的主要领导工作。精兵简政,文联和各协会这些群众组织办得生气勃勃,至今还为人们留有美好的回忆。那时期行政工作虽然十分繁重,他不忘写作,写成了话剧《三人行》和电影剧本《北国江南》。而后者却在1964年被野心家康生诬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而挨整挨批。接着他同田汉同志一起到北京近郊“劳动锻炼”。时隔不久,“文革”开始,他们就被揪回北京,关在文联大楼地下室里;我和文联“黑帮”一起也关进那里。和翰老不期而遇,几个星期之后,他们两位身陷囹圄,从此杳无音信,直到“四人帮”垮台,他经受了九年的囚禁折磨回到东城和平里暂住,我看到他时,瘦了,声音低哑了,健康差了,但精神还蛮好,他深切关怀朋友们的安危,道及田汉同志的遭遇,唏嘘不已。经过一个短期的休养,他于1979年初恢复工作,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自己年迈体弱,一如以往,一心扑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地为党的事业继续作出贡献。如今即使病休在家,仍念念不忘国家大事,经常与文艺界同志商讨些疑难问题,还不时发表精辟的短文哩。
“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革命!”翰笙同志为人为文坚持着他这个崇高的信念,很值得我们学习。
值兹这位长者从事革命活动70周年,又适逢九十整寿之际,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愿他健康长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