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民族题材电视的新发展——第四届电视“骏马奖”优秀节目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13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民族题材电视的新发展
——第四届电视“骏马奖”优秀节目观后
汪小为
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厅等单位举办的全国第四届“骏马奖”评选已降下帷幕。评奖表明,我国少数民族电视艺术创作,正在逐步走向繁荣。
本届“骏马奖”收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和电视剧制作单位的电视剧、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片、电视译制片、儿童电视艺术片、戏曲电视剧等共157部599集,超过第三届“骏马奖”送评节目的一倍以上,它有力地说明,少数民族题材已为全国各地电视制作单位普遍重视,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是可喜的现象,质量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不少节目有创新,有突破。电视连续剧《爱河流淌着一支歌》,写的是一位女教师深入侗族农村教学的故事。剧情的发展震撼了观众的心灵。《中国有条红水河》是一曲建设社会主义的颂歌,主人公兰青为建设水电站作出了无私的奉献,情节感人至深。
这次参评剧目所反映的生活面非常广泛。电视连续剧和单本剧中,现代题材增多了,贴近生活的剧目增多了,反映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少数民族的新生活、新观念、新变化的剧目,占有相当的比例,如获奖的《中国有条红水河》、《红男绿女》、《牛肉面的故事》、《二月天》和《寻找天边的人》等。有些作品,在艺术创作上,有不少新的追求,新的突破,如获奖的《黑土》、《山魂》、《多情的瑶山》、《水之祭——泼水节的传说》、《相爱无期》等,都具有广泛的观赏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思考。参评节目内容涉及到满、蒙、回、藏、维吾尔等20多个民族。就连地域偏僻、人口稀少的仫佬族、京族、裕固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都上了电视屏幕。这些电视剧都较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历史,它们是一曲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响亮颂歌。
这次参评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批具有比较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一定思想深度的少数民族人物的艺术形象。《愤怒的白鬃马》中的护林员阿尔泰是条铮铮的男子汉,他外表虽显粗鲁,但内心却极其善良。他有着草原一般的广阔胸怀,他真诚地对待事业,真诚地对待爱情,真诚地对待友谊,他虽在人生旅途上遭受了常人不曾遇到的磨难,经历了常人不曾有过的痛苦,但他始终紧守着“真诚”的信念,而这一点正好揭示了蒙古族人民性格的本质特征。《潘曼》中的潘曼,是继新疆阿凡提之后的又一个少数民族智慧的化身。他惩除邪恶、扶助贫弱的品格,不仅是仫佬族,也是中华各民族乃至全世界善良人们的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艺术贵在创新。这次参评的有些剧目在风格样式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愤怒的白鬃马》适应矛盾冲突的尖锐、强烈,采用了粗犷、奔放的风格;《故乡的独弦琴》与低回、哀婉的诉说相协调,采用了细腻、抒情的风格;《京江祭》的悲剧气氛使人心灵震撼;《多情的瑶山》的喜剧色彩,带给人许多会心的微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