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开放时代和文学的开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13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安达杯文艺短论征文

开放时代和文学的开放
陈世旭
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学一度是国之骄子。一部作品出来(哪怕是一篇不足万字的短篇小说,一首十几行的诗),往往立刻不胫而走,被广为传诵。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便随之名噪一时。以至于形成一个蔚然大观的新时期文学星系。
然而,没有几年,情况似乎变得有些不妙了。文学作品,即便是非常优秀的作家的非常优秀的作品,也远不能同当年那些远为幼稚的作品发生的影响相比。社会热点游移。文学失去了被万众瞩目的地位。作家的地位也随之贬值,一些人更努力地营造艺术的象牙塔,但终不能挽回当日声势于万一;一些人转向社会新闻的纪实,极力希望不被遗忘;一些人转向通俗作品的写作,力图在经济收入上同歌星、体星们一争高下;更灵活实际些的便干脆弃文从政、从商。
凡此种种,使一些仍对文学怀有痴情的作家颇觉辛酸尴尬,似乎成了天涯沦落人。文论家们更是大动干戈,或责怪作家自己不争气,或抱怨大众素质趣味的低下。总之,是视文学的“失宠”为不正常。
其实,依愚所见,文学不再成为社会舆论的“一枝独秀”,正是社会生活进步的一种表现。文学从神秘缥缈的高空跌落下来了,并没有堕入地狱,而只是回到了现实的土地,在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刻的开放性变革中,回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作家队伍的分化,作家各自作出的选择,只要是社会需要,就都有其合理性。
正是在社会生活的开放性变革中,文学也开放了自己,获得了真正巨大的活力。它不再拘泥守一,不再作茧自缚,也不再老是要在或左或右之类古老话题上纠缠不休。作家们面临了全方位选择的机会。会有人甘于寂寞清苦,思考人生、社会、世界、以至人类的命运,潜心皈依艺术;会有人将自己充沛的才华献于大众文化娱乐的需求,成为拥有巨大读者群的走红作家;自然也会有人堕落成为靠坑蒙拐骗混日子的无聊文人。会有伟大的作品藏诸名山,一旦发之骇然惊世;会有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畅销风行市场,愉性悦情;自然也会有种种文学垃圾到处堆积,终至被人唾弃。作家寻找自己的读者,读者选择自己的作家,自由选择与平等交易正是市场经济的两个重要法则,也正是一个开放性社会的显明标志。
因此,面对一个日益开放日益丰富多采的世界和一个日益开放的文学格局,作家应有自己明智的选择,寻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位置。
(作者单位:江西省作家协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