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情真意切话友谊——访朝散记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14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情真意切话友谊
——访朝散记之一
人民日报代表团
深秋时节,应《劳动新闻》的邀请,人民日报代表团一行6人,在兄弟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了10天。虽然这里的天气已有凉意,但所到之处,我们都受到热情的欢迎与接待,亲身感受到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心里不时地激起一股股暖流。
10月24日下午,我们来到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社访问。《劳动新闻》副总编辑金昌植介绍完报社情况,立即把话题转到中朝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上。他说:“朝中友谊是有传统的,经历过长期考验。”接着,这位61岁的老新闻工作者谈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42年前,金昌植是朝鲜人民军的一名战士。秋末冬初的一天早晨,他在宿营地的帐篷里突然听到军号声,出来一看,佩带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的一支队伍走过来,后面还跟着担架队。回忆到这里,他含着热泪激动地说:虽然事情已过去40多年了,但今天还记忆犹新。在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我们重建家园。我们在重建平壤时,就得到中国人民的大力帮助。如果到大同江畔参观,你们会发现,大同江上第一座大桥的两边分别是用朝文和汉字书写的“大同江桥”。为什么呢?因为朝鲜人民从江这边建桥,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江那边建桥,最后在江中会师,建成了大同江上第一座大桥。
这次友好会见结束时,金昌植说:“朝中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明天你们要到外地参观访问,在我国任何地方,你们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在以后参观访问的日子里,我们遇到的友好场面,完全证实了金昌植这句话。
10月25日下午,我们在离平壤150多公里的朝鲜著名风景区妙香山游览。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上元庵前进。当我们走到山间的一座亭子时,黄海北道金川郡的几位合作农场女场员正在那里休息。她们得知我们是中国客人,便跳起欢乐的朝鲜民间舞蹈,表达了友好的情谊。一位中年女场员深情地唱道:“远方的中国客人啊,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在金达莱盛开的时候再来!”这时,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路过这里,热情地把我们围起来,争着同中国客人合影留念,连连说:“安宁哈西米嘎”(您好)。
10月29日下午,我们参观访问了万景台少年宫。这里是学生、少年们的课外教育的据点,各种研究室和活动室200多个。我们每到一处,都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他们为中国客人作各种表演。书法小组朴明惠小朋友用毛笔给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写下了“友谊”两个汉字,接着她又用汉字给人民日报代表团题写了“朝中友谊”四个大字。
第二天,我们从平壤出发,向南驱车160多公里到达开城市。开城,曾是古代高丽王朝的首都,如今已成为一座美丽清洁的现代化城市。劳动党开城市委宣传书记李炳龙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说:“听说人民日报代表团要来开城访问,我非常高兴。在朝鲜战争时期,我的家乡一直住着中国战士。我同他们建立了深厚友情,他们教我说中国话、写汉字,我教他们朝鲜语。如今,我的女儿已经17岁了,我教她写至今我还会写的汉字。我们要让朝中友谊一代接着一代传下去。”
10月30日上午,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金容淳亲切会见了人民日报代表团全体同志。他向我们介绍了朝鲜目前的情况,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谈话。他说:朝中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由金日成同志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缔造的。我们将珍视它,让它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离开平壤的那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祝愿:中朝友谊之花越开越绚丽!(附图片)
图为妙香山上的朝鲜游客热情地为本报代表团表演歌舞。
本报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