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漓江山水壮乡情——首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14
第8版(周末)
专栏:

漓江山水壮乡情
——首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散记
向兵
漓江畔,五彩夜。牛角声声,铜鼓阵阵。
走过30年历史的《大众电影》百花奖,和已度过生肖纪年一轮的“金鸡奖”,掀开新的一页,一年一度的“双奖”颁奖活动,变为“金鸡”“百花”电影节,今番在桂林举行。八桂大地一时星光灿烂,山水生辉。
山水情韵 别具一格
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向为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桂林乘改革开放之劲风,今朝敞开襟怀迎来四海电影艺术家,独领风骚承办起第一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40万桂林各族人民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热忱和艰辛的努力。扩建公路,翻修影院,盖起集壮乡、苗村、瑶寨民居和侗家风雨楼于一堂的民俗风情园。11月的桂林虽仍花木葱茏,漓江却已到枯水季节。为了使电影节活动与漓江山水之美融为一体,漓江上游水库特意早早地蓄满了水……
开幕式这天傍晚,水库开闸,顿时两岸彩旗猎猎的漓江上,只见一川秀水盈盈而来。4000名中外电影艺术家登上彩船,逆江穿城而过进入城外江畔民俗风情园的会场。沿岸万人空巷载歌载舞,鼓乐声欢呼声洒满一江。入夜,又是一番热闹,江畔火树银花,江上彩灯齐放,高耸城中的伏波山、明月峰在探照灯群的照射下,千百年来第一次于朗朗夜空下呈现出通明的姿态。与这奇山异水相映衬的开幕式大型歌舞,展示的同样是这山水养育出的生机情韵。似擂响在历史深处的《铜鼓阵》,震撼心魄;群舞联袂构成山水画卷的《山水情》,飘逸灵动;于神秘中透出古老文化魅力的《古傩风情》,沉浑雄奇……更奇的是,这台有数千壮、苗、瑶群众参加演出的场地四周,不是舞台布景,而是真正的苗村、瑶寨木楼。随着灯光明灭变幻,演员们时而在这幢楼中对歌,时而在那幢楼前起舞。电影手法的“蒙太奇”将整台演出融为大气磅礴又别致生动的一体。
群星荟萃 光彩夺目
首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是桂林人民喜庆的日子,更是中国电影人聚会的盛大庆典。
白杨、谢添、孙道临、田华、谢晋、吴贻弓、刘晓庆、宋晓英、孙周、谭晓燕、葛优……伴随中国电影风风雨雨大半个世纪的几代电影人,平素各自忙碌西东,借此盛会今朝聚首,自是难得。在电影节的一至十五届“百花奖”纪念会上,从因《红色娘子军》首夺“百花奖”的祝希娟、陈强,到30年后捧杯的王铁成、赵丽蓉、葛优,上百名老少明星济济一堂,更谓盛况空前。
此次电影节之所以与往年“双奖”颁奖不同,正在于它越来越浓的国际色彩,和扩大了海内外文化交流的活动内容。台湾导演协会主席李行是电影节上的热点人物,他这些年一直在为台港大陆三方电影艺术家合作而奔忙,他率领的台湾代表团在电影节上急切呼吁,台港大陆三方应尽快携手共同发展“中国电影”,打入国际市场。日本代表团的老演员李香兰,虽已72岁却也引人注目。这位曾为日中友好多次访华的昔日明星说,她在中国长大,对中国电影很有感情,她真希望中国电影早日走向世界市场,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艺术家拍出的影片。俄罗斯、摩洛哥、波兰的代表团热情相邀中国电影艺术家们去他们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文化搭台 文化唱戏
“文化搭台,文化唱戏”。说这话的中国影协领导亦为此次电影节负责人的高鸿鹄、张思涛,自有他们的一番道理:今日之中国已为电影大国,却一直没有一个像样的大型电影活动,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电影,就得有自己的电影节。眼下电影市场不景气,更需要一个专为电影而办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电影活动,让电影队伍振奋起来。
为了这个宗旨,影协所属全班人马从年初就紧锣密鼓着手筹备。影协李梦学、俞小一、冯湄等人和编导苏叔阳、邢德辉、查丽芳早早来到桂林组织排练,准备开幕式。电影节还未开始,几人都已瘦了一圈。但他们嘴里念叨的却是桂林群众演员的认真劲儿:“天天骑着自行车来,30多度的高温下一练就是一天呀!”为了办好这次电影节,自治区副主席李振潜成了前线总指挥,桂林市长、副市长们全部投入电影节,犹如当年北京办亚运会一样,桂林市全社会都动员了起来,区内如梧州蓄电池厂等大型企业也纷纷捐出巨额款项……“这一切都只为了中国电影的繁荣和发展”。李振潜说。
11月5日,4000名中外电影艺术家们乘坐数十艘彩船,经百里漓江来到阳朔,古城又是一派鼓乐震天的热烈……电影节大型活动在漓江拉开帷幕,也在漓江上结束,这刻意而周到的安排背后,包含着多么浩大的工作量啊。
“在桂林人民的热情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希望。”日本代表团团长山内先生如是说。(附图片)
图为电影节开幕式晚会。西央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