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徐玉兰和她的“艺术集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14
第8版(周末)
专栏:

徐玉兰和她的“艺术集锦”
吴兆芬
今夏沪上,酷暑如蒸,可72岁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就在这大热天里忙碌开了。她那矫健的身影,不时出现在金山海边,佘山脚下,汇龙潭畔,秋霞圃里……原来,由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徐玉兰艺术集锦,已于日前开机了。
金玉搭档 名家荟萃
半个世纪来,徐玉兰塑造了将近一百个舞台艺术形象,为越剧这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南国花圃,频添了耀眼的缤纷,迷人的馨香。她所创建的“徐派”,唱腔高亢洒脱,旋律奔放流畅,表演俊逸潇洒,神采夺人。由张戈执导的这部艺术集锦,将以徐玉兰的生活轨迹和艺术发展作贯穿线,巧妙连缀成8集电视艺术片。
集锦精选徐玉兰14部拿手好戏,采撷16个精彩折子。不但剧目色彩丰富,而且阵容可观。其中,久演不衰的《红楼梦》、《追鱼》等,自然是王文娟的老搭档,她俩1948年成为舞台伉俪,好合至今。可另一位联袂者戚雅仙则以为:“我才是徐玉兰的原配夫人!”原来她担纲女主角的《香笺泪》,乃1947年“玉兰剧团”建团第一台打炮戏,“琴瑟”之缘自比文娟早了一年。《西厢记》是曾与袁雪芬联袂的精品典范。这次摄录“惊艳”、“酬韵”、“传书”三折,红娘的扮演者即为有“活红娘”美称的吕瑞英,而饰莺莺者是傅全香,老傅唱“袁派”还是头一回,真可谓别出心裁。
时代弄潮儿
徐玉兰的演艺经历也充满奇丽色彩。作为红氍毹上的鼎名红伶,她于1952年毅然携艺从军,率团赴北京参加总政文工团。翌年,又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出。轻纱柔幔掩映下的风流小生,居然真的在炮声隆隆枪弹纷飞的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辗转东西,经受战火考验,历时九个多月。荣立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二等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为了展现红伶生涯中富于传奇色彩的这一页,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名折《回十八》,就记实性地安排在一座摹拟矿道的山洞里。观众说不定还能在此闻到点沙场火药味呢!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里,徐玉兰更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弄潮儿。1985年,她偕王文娟率先在上海文艺界领衔组建探索改革的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实行不拿国家包干费的有偿合同制,扩大剧团自主经营,搞活了艺术生产,出人出戏走正路,成绩突出。
“社会活动家”
几年来,徐玉兰老当益壮,雄心勃勃,随团巡演,足迹遍及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安徽、湖北等地,还先后应邀两次去香港、两次去泰国、一次去新加坡演出。集锦对她这位人缘极好的“社会活动家”也有很好的展示。1992年红楼团第二次赴港演出期间,由香港妇女华东赈灾委员会主办,由徐玉兰偕王文娟、金采凤作为“红楼”艺术指导,率团与香港越剧名票联合举行了一场赈灾义演,这场血浓于水的义演,全场爆满,演出中鼓掌达60多次,且多次出现全场用掌声为台上击节按拍热烈呼应的动人场面。
义演共筹得港币150万,全数送安徽省霍邱县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徐玉兰说,这样的演出,在我的艺术生涯中也是空前绝后的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