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刘海全的用人之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1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刘海全的用人之道
李忠诚 周文海
干了3年个体的刘海全,做梦也没有想到会被党员们推选为北京市房山区常舍村第15任党支部书记。
这是1986年11月底的一天。刘海全走马上任了。同时他的心里也装上了一件沉甸甸的心事。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常常一个人陷入苦思冥想的境地。常舍村由于历史上形成的“三国四方”(即由三个自然村、四个生产队组成)的现状,使得家族派性严重,本位主义盛行。他想,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如果团结搞不好,工作又怎能干好?可是,面对这样一个情况复杂的“大家庭”,他又有些茫然。团结从哪儿搞起呢?在苦苦思考的过程中,他的脑海里总不时地浮现出前任书记们的身影。从共产党解放这片土地到现在,伴随着共和国的风风雨雨,常舍村已换了14任党支部书记。除去调走和去世的,眼下还有10来位尚在村里。这些人几十年辛勤劳作在这方热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起用一个人,就能稳定一大片,带动一大批。搞好同前任书记们的团结,就能影响、带动更多的人。想到这儿,他心头一亮。对!就从干部的团结搞起,从起用前任书记们做起。
本着量才择用、分批安排的原则,刘海全和支部一班人相继把老书记们一个一个请出了山。
第11任党支部书记孙国被第一个起用,担任了村委会副主任兼治保主任;第14任党支部书记王立明被安排到印刷厂担任厂长;第1任党支部书记、68岁的王景春,根据本人的请求和身体情况,被安排到第三农场看守场院……
几年来,在妥善安排前任书记们的同时,党支部还相继起用了15位原来担任过村生产队副队长以上职务的干部,形成了十几任搭台、几十人唱戏的大合唱局面。群众称赞说:“刘海全把常舍的能人都用起来了!”
仅仅用人还不够,刘海全想得更远。在起用老书记们的同时,党支部还给每人配了1至2名35岁以下的年轻助手,让他们跟着老书记在实践中摔打磨练,增长才干。农机队副队长李振军在老书记李如的传帮带下,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很快。电缆电线厂副厂长王海山在孙秀的指导下,工作干得十分出色。看到年轻人一个一个地成熟、成长起来了,刘海全笑在脸上,喜在心头。
过去的常舍是“三国四方难统一,彼此争吵自顾自”。如今,当刘海全和支部一班人把老书记、老党员、老干部们的积极性都引导到建设新常舍的事业中后,大家之间的恩恩怨怨消失了,吵架现象没有了,随之出现的是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努力工作、争当模范的喜人景象。
天时地利人和,换来累累硕果。如今,常舍村结构新颖的小学教学楼拔地而起;昔日“进常舍,烂泥塘,人过车行怨声响”的街道变了样;全村经济总收入由1985年的94.4万元增加到1991年的723.9万元;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348元增加到1991年的1700元;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房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原载《党建》1992年第11期,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