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剑桥现象”的活力——访英国剑桥科学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15
第7版(国际)
专栏:英国通讯

“剑桥现象”的活力
——访英国剑桥科学园
本报记者 陈特安
驱车行驶在剑桥东北A45号公路上,一幢幢色彩鲜明的“后现代派建筑”映入眼帘,这里就是剑桥科学园,所谓“剑桥现象”的象征。
英国的科学园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兴起,迄今已有40个。剑桥科学园1969年开始筹建,如今落户企业有80家,高技术就业岗位3500个。“剑桥现象”,是指剑桥地区大学与企业相结合从而推进高科技企业蓬勃发展的经济现象。
记者最近采访了剑桥科学园。据主人介绍,它的成功同以下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其一,鼓励大学与企业协作,知识与产业结合,各扬其长、各得其益。科学园主任布拉德菲尔德博士说,科学园与剑桥大学近在咫尺,紧紧连成一体,在这里,“知识之泉时时在喷涌”,就看谁能接准水龙头。营办科学园的剑大三一学院是世界闻名的科研中心和科技人才荟萃之地。该院从1983年开始专设研究基金,资助园内企业与学院的合作研究项目,参加合作项目的学院科研人员工资的一半可由该项基金支付,实验室的费用由学院负担,学院内的图书设施、内部电话、学术讲座等也为园内企业提供方便。这既使学院科研人员走出“象牙之塔”,进一步得到高技术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基金,又使园内企业较容易进行技术攻关。比如,法莫西亚公司的产品取得突破性进展,由原来只能生产分光光度计发展到能生产用于生命科学实验室的所有分析仪器设备,就是它与学院科研协作的结果。
其二,是新企业的“孵化器”。被称为“剑桥现象”重要因素的高技术公司阿斯托姆德公司就是在这一“孵化器”中诞生的。公司总经理克莱格·麦凯本身是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研究人员,他建立的小公司一时盖不起办公楼和厂房,园内的“剑桥革新中心”就专门为这类创业者排忧解难,让这种公司先在这里“安家”。结果该公司由原生产天文仪器发展到生产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高技术医学仪器,并研制出能从孕妇血流中探测出未分娩婴儿情况的探测仪。不少公司称赞“科学园是新企业生长的温床”。
其三,鼓励科技研究与产品开发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新工艺、新产品。布雷迪计算机有限公司1985年才雇佣一人,现在雇员32人,年营业额达100万英镑。它的起飞,正是由于科学园提供了机会和技术。5年前凭7000英镑和一种科学想法建立的尤尼珀尔姆公司,现有雇员60人,年营业额达650万英镑,其成功的关键也是把科研成果产品化,使其微型计算机系统行销各地。
其四,大开“门户”,吸引外资公司入园。世界颇有名气的IBM公司、吉诺希斯生物工艺公司等,都在园内设有办事处。主人告诉记者,剑桥科学园还有扩大之势。眼下严重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地使“剑桥现象”受到影响,但剑桥科学园的发展显示“剑桥现象”依然具有活力。
 (本报伦敦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