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黄土高原“黄土”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15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黄土高原“黄土”说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的面积近60万平方公里,地形崎岖,黄土深厚,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然而,黄土来源之谜,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多数从事研究的地质学家都认为由风力搬运粉尘堆积而成,提出了风成说。
风成说这样解释:在蒙古、中亚及我国西北地区,是黄土的老家。这里深居内陆,气候干燥。二三百万年以来,那里裸露的岩石经历了长期的风吹日晒,寒冻风化,成为石块、沙子和泥土。这里又是西北风的发源地,强劲的西北风夹带着砂砾向南吹送,一些较大的砾石,难以带走,便残留原地,形成了荒凉的戈壁。较粗的砂子被吹送一段距离后堆积起来,形成了我国西北部广阔连绵的沙漠。而粒度较细的尘埃,则随着西北风跋涉数千里,越播越远,直至秦岭才停止了脚步。黄土终于在秦岭以北的广大土地上停积下来。这种过程直至百万年以后的今天也未停止。
据研究,西安附近的黄土层,2000年内堆积了2米厚,平均每年沉积厚度为1毫米。黄土高原地区源源不断地接受了黄土尘埃的堆积,终于使原来表面的山原沟谷埋没于茫茫黄土之中,形成了举世无双的黄土高原。
关于黄土的来历,还有种种其它假说。有“水成说”,认为是在复杂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下,有多种形式的流水堆积而形成黄土;还有“风化残积说”,认为黄土是当地岩石演变为黄土,而不是从外地搬运而来的。
黄土高原的“黄土”之谜,还有待科学工作者的进一步探索。(1992年第9期《科学之友》凌申文 王继文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