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孪生”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15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孪生”现象
在今年的高考中,山东省曲阜市的一对18年间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王刚、王强,因分别考入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而不得不初次分手。巧中有巧的是,他俩的高考成绩都是603分。王刚是英语课代表,王强是物理课代表,均是班干部、团干部。他俩的身高、穿戴、长相酷似,连字体都很相像,性格也很相近。他们的老师只总结出二人作文文风不同,王刚善写散文,旁征博引,从古到今,由中到外,无所不谈;王强善论证,逻辑思维能力强,爱写议论文。
其实,这一对孪生子还算不得绝无仅有。类似的事例,古今中外都有。前两年,上海有一对孪生兄弟报名参军,体检时令医生惊奇不已。这对孪生兄弟不但相貌酷肖,连身高、体重、血压、心律也完全一致,甚至连声音、左右眼的裸眼视力也一模一样。
而一对泰国孪生兄弟差披和差猜是出生不久即分离的,此后在差异很大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中长大成人。尽管如此,这两人却是令人惊奇地相似,他们都爱在手腕上系橡皮筋,都喜欢从后往前翻阅杂志和在工作之余写点小说,只是在小说的题材上,差披写当代人,差猜则热衷历史事件。
极少数孪生子之间还存在着患病与死亡的“共时性”。有一对孪生姐妹都在44岁时做子宫外科手术,另一对姐妹则差不多同时得了恶性贫血症。
孪生子间这种奇特的现象,有多少基于巧合因素,又有多少基于生理遗传因素?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浓厚的研究兴趣。
(11月7日《解放日报》沈宏亮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