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五百年后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16
第7版(国际)
专栏:巴西通讯

五百年后的思考……
本报记者 李志明
巴西圣保罗城内一个广场上,成群的失业者扛着广告牌疲惫不堪地伫立着,衣衫蓝缕的乞丐露宿街头,流浪儿因扒窃钱包遭人痛打。在印第安民歌声中,身着十五世纪服装的哥伦布幽灵般出现了。他张大眼睛,望着他第一次踏上美洲大地五百年后这里正发生的一切……这是圣保罗市立剧院为纪念哥伦布首航美洲五百周年编排的歌舞剧“五百年的歌剧”中的场景。
一四九二年十月十二日,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赞助下,率领船队历尽艰险来到美洲,随着一声“陆地”的大喊,人类历史的舞台上出现了一片新天地。关于哥伦布的历史作用,历来存在争论,有人称他为伟大的航海家、发现者,有人说他不过是个凶残的海盗。今年的十月十二日,从欧洲到美洲,各国耗资巨大的纪念活动和印第安人的抗议示威同时举行,把这场历史的争论推向高潮。在纪念五百周年的活动中,一些国家提出了“两个世界的会合”,然而这种表述仍然遭到反对。一位拉美印第安人组织领袖指出,从来就没有什么两个世界的会合,而是一个世界征服另一个世界。事实上,据历史学家估计,仅在欧洲人到达美洲的头五十年,就有六千万土著居民死亡。专程来美洲参加五百周年纪念活动的教皇保罗二世也为欧洲征服者造成的“不快”向印第安人民道了歉。
巴西是原葡萄牙殖民地,由于原宗主国和西班牙这两大历史上的殖民帝国之间的宿怨,巴西从来不正式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十月十二日是巴西的儿童节。即便是五百周年,这里也不举行任何官方纪念活动。然而巴西毕竟是美洲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产物,在学术界和民间对这一历史事件同样十分重视。十月十二日前后,各书店推出一批关于哥伦布研究的新著,电视台播出描写哥伦布的连续剧,报纸杂志发表大量文章,介绍和评论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历史意义。巴西的印第安人组织“五百年抵抗运动”,在亚马孙地区(印第安人聚居地区)举行了抗议示威。
专攻美洲史的历史学家瓦因法斯教授发表谈话认为,“发现说”也好,“入侵说”也好,都忽视了美洲土著居民和后来被殖民者贩运到此的黑非洲人民的抵抗能力,现在的巴西文化是一种混合文化,它充分显示了几遭灭绝的印第安人和非洲人的巨大抵抗能力。因此,这五百年应该用“会合”与“不合”两个词来表述。“不合”表示冲突,现在的美洲还远未达到充分而和谐的融合。
这里近来发表的不少评论,把五百年前后美洲的地位作了比较。五百年前,代表较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欧洲人来到美洲成为征服者和统治者,美洲是被压迫被剥夺的一方。五百年后,整个拉丁美洲相对欧洲来说,仍然是贫穷落后的地区。最有代表意义的是,哥伦布第一次登陆的地方西班牙岛今天是美洲两个最贫穷的国家: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而当年哥伦布却把那里称作天堂。
圣保罗市立剧院上演的歌剧最后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多民族血统融会而成的巴西公民欲前往“第一世界”旅游,却被拒之门外。南北差距之大,不亚于五百年前,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个世界并没有会合。
(本报巴西利亚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