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厚待职工的崔福厂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17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凡人足迹

厚待职工的崔福厂长
我区第四化工厂厂长崔福待职工情同手足,在“票子、车子、房子、孩子”面前,处处想着别人。
1986年这家工厂筹建时,资金严重缺乏。崔福把自家多年来积蓄的2万多元存款全部借了出来。资金还不足,他到银行贷款,银行要他找担保单位,他又把自家的新房作了抵押。在1988年到1990年第一轮承包中,按承包合同规定,崔厂长每年可得奖金2.4万元,3年累计7万多元。然而,这笔钱他分文未取,而把它作为厂里的奖励基金和福利基金,奖给对厂里有贡献者,救济那些家里有困难的职工。
残疾职工杨长山在上班的路上不慎被摩托车撞伤,肇事者飞车逃走了。崔厂长闻讯后立即找有关部门找到了肇事者,使他受到应有的处罚。由此,他联想到残疾职工乘公共汽车上班的不便及穿行马路的危险,在企业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情况下,就和其他厂领导商定,拿出4.5万元买了一辆小客车,作为残疾职工的通勤车。而他自己仍旧步行上下班。
前年冬天,崔厂长等去聋哑职工张文龙家家访,见张家房顶有3个大窟窿,用牛皮纸堵着。不足30平方米的破房里,住着张文龙的母亲、弟弟、妹妹全家7口人。崔厂长看到这一切眼睛湿润了,他下决心要解决全厂职工住房难的问题。到1991年11月,厂里投资90万元盖起了一栋供水、供气的住宅楼,总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一下子解决了36户职工的住房。
1989年5月的一天,崔厂长的妻子在骑车送女儿去幼儿园的路上,不慎和一辆马车相撞,5岁的女儿被车轮轧伤,不省人事,被送往医院抢救。这时,崔厂长正在市里与河北涉县石油公司签订一笔销售合同。不幸的消息传来,崔厂长握着水杯的双手颤抖了。可为了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他强抑制自己的情感,直到签完合同才匆匆赶到医院,可是女儿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崔厂长把泪水咽在肚里,仍然一如既往地对厂里职工的孩子关心入微。刘德贵和谭桂华是一对聋哑职工,婚后有了孩子。崔厂长想,他俩都是聋哑人,孩子长期不与外人接触,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崔厂长亲自派车把刘德贵的姨妈从农村接来帮助抚育孩子。现在,孩子已经5岁了,聪明伶俐。残疾职工搬进了厂子附近的新楼以后,用不着通勤车接送了。可崔厂长考虑到残疾职工接送孩子有困难,又把残疾职工通勤车改为职工孩子上下学的通勤车。
吉林辽源市龙山区委张庆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