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安徽农村基层党建注入活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2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安徽农村基层党建注入活力
本报讯 安徽省在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扎扎实实地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搞好乡村领导班子建设。全省进行了撤区并乡工作,463个区公所全部撤销,原3383个乡镇合并为1769个,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24317个行政村已调整和正在调整的党支部5122个,调整了3470名支部书记,使支部班子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整顿了1700个后进支部,现已有明显变化的1200个,其中302个跨入先进行列;依法选举了村委会,进行了建立健全村级经济组织的试点工作,村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等组织也得到了整顿和健全。
——阵地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省建立乡镇业余党校1769所,3240个村恢复、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占应建数的90%以上),初步建立了以县市委党校为龙头,以乡镇党校为主体,党员活动室为基础的党员教育网络。
——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员发展工作走向正常。各地利用多种形式,对农村党员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教育,党员政治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在抓民主评议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党员目标管理、达标升级、党员责任区等活动。特别是狠抓了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管理工作,使党员不论在哪里都能受到党组织的关怀教育。各地区认真按规定的程序抓了新党员的发展工作。
——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各地农村普遍建立了党校、党员活动室和党日活动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村委会、民兵、妇代会等组织活动制度,还有不少县制定了上合国法下合民意的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
各村级班子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取得明显效果。肥西县金牛乡金牛村,原来村级经济薄弱,党支部积极带领群众发展集体养鱼业、种植业,今年底集体企业可望收入2.7万元。舒城县柏林乡现有村办企业39个,已拿出规划准备兴建的有32个,正在上马的6个。同时兴修水利工程和乡村道路等。群众反映:“有这样的班子,我们干得称心,看得顺心,想起来有信心。” (安 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