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百词解说(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20
第5版(理论)
专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百词解说(三)
  商品市场
由实物形态的物质产品在交换和流通中所形成的市场。主要包括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两大类。商品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主体和基础。其原因是,商品市场的发育决定着资金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和其它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商品市场的价格信号是其它市场价格信号形成的基础;整个市场体系的运转及协调,都必须以商品市场为中心。商品市场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商品市场指有形的商品买卖场所;广义的商品市场指商品流通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发生的经济联系。商品市场按地域范围分,有国际商品市场、国内商品市场、城市商品市场、农村商品市场。
我国的商品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1)具有宏观可调控性。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商品流通提供了条件,决定了商品市场具有宏观可调控性质。(2)具有自发性。这是由商品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决定的。价值规律调节作用本身具有自发性质。(3)具有竞争性。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性,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市场就存在竞争。(4)具有开放性。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方针下,社会主义商品市场各种经济成分及力量共存,城市间、城乡间、地区间商品流通通畅,因而具有开放性。 (马壮昌)
  生产资料市场
生产资料交换的场所及其活动的总和。进入这种市场的商品,是提供生产消费的商品,用于满足生产消费。它包括各种机器设备、建筑材料、辅助设备、运输工具、原材料、燃料、各种辅助材料、半成品及零部件等。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是:交换的商品是作为中间产品的劳动资料,需求者主要是生产企业和建设单位,购买的数量大,并以批发贸易为主;购买者对商品的标准化、产品技术以及规格等方面要求严格,用户要求最佳的技术服务;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化、广告宣传对用户的影响较小;购买者多属理智型,通常由集体做出购买决策后由专业人员采购。生产资料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国以后,理论上一直认为全民所有制之间交换的生产资料不是商品,因而生产资料市场未能得到发展。1979年以后,突破了这一理论,才逐步开放了生产资料市场,但这个市场还很不完善。
要建立起完善的生产资料市场,必须满足三点要求:(1)市场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不是政府;(2)参加生产资料市场活动的企业,应该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3)贯彻竞争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生产资料流通的调节作用。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有利于企业自主灵活地经营,促进产销之间的衔接,推动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就要加快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改革步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 (马壮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