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新加坡对东西方文化的观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24
第7版(国际)
专栏:

新加坡对东西方文化的观念
刘祖禹
在新加坡访问期间,很多新加坡朋友告诉我们:这里办事看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是小国,既无资源,又无腹地;再加上种族多元、宗教多元,可说没有什么凝聚力。要发展自己,就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这个国情。
这是一种有深刻见地的认识。三十多年来,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成功之道就在于无论建国治国都按照自己的国情,走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路子,培养属于新加坡独特的价值观念。
新加坡人坚持的价值观念就是一方面要向西方学习,迅速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东方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促进多种族人民的协调和谐,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可以说,对东西方文化保持这样一种清醒感,这是新加坡坚持自己独特的价值观的精髓所在。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这是新加坡走向成功的途径之一。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引进,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不良影响。对于西方文化中腐朽不良内容,新加坡的抵制是坚决的。对国外影视、声像制品,凡认为是不洁的镜头,一律剪除。进口电影在电影院分级放映。除经过金融管理局批准同意的个别银行外,各单位和居民一律不许安装卫星天线,接收国外电视。李光耀、吴庆瑞这样一些资深的领导人对此认识深刻并痛感到:“不能把西方的东西拿来翻版,必须要有能保持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念……西方发生的奇奇怪怪事情很多,如果我们依样画葫芦,我们也是会学坏的,这对我们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必将构成极大的破坏。”人们从现实得出结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继承和保持东方文化中有利因素以取得平衡,以抵消西方文化中的腐朽部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兼顾并重是新加坡作出的郑重选择。
这种抉择和兼顾是不易的。从新加坡社会发展的实际看,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不同文化传统带来的不同传统观念之间的激烈撞击从未止息。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新加坡从提倡道德教育与渗透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教育,一直到近年来提出五大共同价值观,即(一)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二)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关怀扶持,尊重个人;(四)求同存异,协商共识;(五)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可见,过程是艰难的、曲折的。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不分种族、宗教、语言,产生了对这个共同价值观的认同感。
新加坡十分重视在全民中进行国家意识的培养,国家成立专门机构,并从儿童抓起。小学生到校坚持每天进行升国旗教育,特别是在青年中执行服兵役教育,是对青年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凡服兵役两年到两年半,经过军营生活严格锻炼的青年,国家意识和纪律观念增强,无论升学、就业,表现都比较出色。另外,多年来在新加坡全国开展双语运动也具有深刻含义,即人人除了学习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外,都要学习自己的母语。这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各种族的文化,便于协调平衡发展。李光耀认为,如果放弃双语政策,“我们就不再是一个充满自豪的独特社会。相反的,我们将成为一个伪西方社会,脱离了我们亚洲人的背景”。
新加坡治国有方,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细致,办法巧妙。思想道德教育和东方文化传统价值观的推广同经济建设相互渗透、相互配合、同步前进。这是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特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