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返乡情更迫——访星岛有限公司执行主席胡仙女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25
第4版(要闻)
专栏:

返乡情更迫
——访星岛有限公司执行主席胡仙女士
本报记者 魏亚南
神州大地在胡仙女士的脑海里,只有模糊的记忆。
“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母亲带我去过一次广州,以后再也没有到大陆。内地的变化,肯定是我料想不到的!”这位星岛控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出发访问北京前夕,在公司所在地香港会所大厦,向记者深情地谈起她对祖国的向往与怀恋。
“返乡情更迫”,何况是阔别50多年的第一次,她知道,这是他们家族的一次历史性的访问。
胡仙是爱国侨领胡文虎的长女。她说:“父亲是一位很爱国的人。生前热心祖国公益慈善事业,兴办千所小学、百座医院;抗战时,他慷慨输将,力助国难;晚年,又发起‘经建运动’,开发桑梓;解放后,老人认购国债,支持新政,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提起胡文虎,熟悉的人便会联想到他赖以起家的万金油、八卦丹、头痛粉、清快水、止痛散等五大虎标良药。三四十年代,他又创建了一个报业王国,每张报名都以“星”字冠首,所以又被称为“星系”报业。
胡仙接着说:“家父从小就要求我们念中文,在家讲客家话,嘱咐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老人家在天之灵如果有知,对我们此次去大陆访问,一定会满意的。”
谈起国内重新公正评价胡文虎是一个捐资兴学的爱国华侨,并归还胡氏家族的房屋财产,胡仙感慨系之。她说:“我亲身体会到国内变得越来越实事求是了。我父亲生前就乐善好施,曾设想成立个投资公司,帮助国家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我想秉承家父‘以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的精神,将国内落实政策归还我的财产,成立个基金会,用于国内的公益事业,为祖国做点好事。”
在胡氏的传人之中,胡文虎的长女胡仙是最令人瞩目的一位。她1931年出生于缅甸仰光,早年就读于香港和新加坡,并于1951年及1961年于美国及哥伦比亚修读新闻专业。胡文虎逝世后,她继承了香港的《星岛日报》,并分得其它部分股权。以此为基础,她精心经营,于1972年成立了“星岛报业有限公司”。直到今天,她主持下的“星”系各报,依然是国际中文报业的第一家。靠微薄的遗产而迅速起家的胡仙,如今被列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
记者问她,此次访问是否有意开拓在国内的业务,“收复失地”?胡仙的回答很干脆:“我一直在关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向。这种开放,对中国,对世界,对各方面都有好处,我对祖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大陆是这么广阔,我今后不是想‘收复失地’,而是在可能时把基地挪到内地去。”
胡仙告诉记者:“就在昨天,我用了2.3亿港元在深圳买了15000平方米的土地,准备在那里建一处印刷基地。现在,有机会为祖国效力,哪方面的合作都乐意去做。”
她这次访问,日程之一是签订与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合办《星光月刊》杂志的协议。她说:“我要通过这本经济文化类综合性刊物,给国内传递信息,同时也把中国的情形介绍到海外去。”
她还设想在北京、广州等地设立办事处,与内地开展各项合作业务,主要侧重于经济和信息开发。
她表示:“这次回来,想去的地方很多,想干的事更多,一下子是难以实现的。我相信,这次是个良好的开端,以后我会常来常往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