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个性鲜明的摄影作品——喜看第二届摄影艺术“金像奖”作品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25
第8版(副刊)
专栏:

个性鲜明的摄影作品
——喜看第二届摄影艺术“金像奖”作品展
袁毅平
在第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期间,共有11个各具特色的摄影艺术展览奉献给广大观众,真可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其中第二届摄影艺术“金像奖”作品展览尤为引人注目。
十位“金像奖”获得者的作品挂在一起,完全是十个模样,都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就作品的题材而言,不论是武治义的《会议系列》,岱天荣的《军营生活》,还是陆中秋的《文化名人》,游云谷的《白鹤世界》,各人都选择了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最能表达自己审美理想和特定主题的题材,也就是说,在选材上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至于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武治义的《会议系列》新颖独创,在这些作品里,那些高级会议上的重要人物,或是在凝神倾听,或是在默默沉思,或是在做完报告以后表现出的坚定、自信,或是在会议休息时间的谈笑风生,各种生动自然的情态维妙维肖,确实没有在照片中常见到的那种“会议面孔”。
造型语言的运用和艺术意象的经营,常常是体现个人风格的重要因素。王达军和赵承安两位作者,他们都钟情于拍摄大自然的景象,但前者善于驾驭光影色彩,以凝重、深沉的基调,构成“有意味”的形式,表现大自然的雄浑、博大及其蕴含的魂魄与情韵;而后者则以宏观的视野,用粗犷、豪放的“笔触”,创造奇特、神奥的画境,描绘大自然雕镂百态的地貌和自然“天成”的“造化”景观。至于对艺术形象的创造,陆中秋的《文化名人》自有一招,他不摆布,不雕饰,完全在人物的自然状态中攫取最能凸现“本真性情”的一瞬间。因此他镜头里的人物形象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当然,由于各个摄影家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或者对大自然都有独特的思考和体验,因此当他们把这种思考和体验融会在作品的感性形象中时,他们的个人风格就往往体现在自己所强调的主题内涵上。李兆军的《沂蒙山人》和林永乐的《乡情系列》,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尽管两人都采用了朴素的艺术语言和意匠手法,但作品所含蓄着的意蕴却迥然不同。
这个影展不仅艺术个性鲜明,而且艺术质量也是上乘的。比如郑永琦善于从凡人小事中提炼深刻的内涵,并重视形式美的构成,使内容与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吴学华善于利用现场的环境气氛烘托消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游云谷大多用特殊的摄影技巧去表现“远方来客”——白鹤的种种有趣的情态;岱天荣则充分发挥运动感的艺术效果,把军营生活表现得虎虎有生气。
(左图是王达军的《雪域神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