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雪山“学府”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2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雪山“学府”轶事
邹陈东曾祥荣万元
驻守在喜马拉雅山神女峰脚下海拔5300米的查果拉边防哨卡,曾被国防部授予“高原红色边防队”荣誉称号。江泽民总书记于1990年7月在山下接见了哨卡的22名官兵,并为他们题词:“雪山红旗永放光彩”。哨卡的官兵在出色完成戍边任务的同时,克服重重困难,于1983年办起“雪山文化学校”,战士们戏称为“世界最高学府”。
“宫爆鼠丁”启示录
被查果拉战士称为“烹调大王”的四川籍战士杨文峰,每当说起学烹调的事,总忘不了他那盘没人尝的“宫爆鼠丁”。
在氧气都吃不饱的查果拉哨卡,想练一手炒菜技术不是一件容易事。首先是缺乏调料,至于鸡呀、鱼呀、肉类更是奇缺。就是有食品,也非经高压锅高压不可。炒菜时,肉、菜要先在高压锅内煮至七成熟再来炒。因此,“雪山文化学校”的烹调班,只能在黑板上搞“理论烧鸡”,在笔记本上搞“纸上炖鸭”。杨文峰慢慢琢磨,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天下午,他看到战友捉到一只“雪山地老鼠”,在高海拔的查果拉养不活。他便把老鼠剥了皮,切成肉丁,用脸盆当锅,小石块当灶,干牛粪做燃料,白雪做“味精”,又从炊事班搞来一点盐巴,按上课时教的烹调比例,认真地折腾了半天,炒了一大盘“宫爆鼠丁”。味道如何?官兵们都看着这热气腾腾的“美味”,可是没人敢去尝一口。
然而,杨文峰的做法启发了教学组,“雪山文化学校”烹调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古得拜”带来外语热
有一次,八班长吕永喜带着全班战士巡逻比查果拉还要高的俄果拉和砾果拉山口。在一条不宽的界河前,对岸恰好走来一队邻国巡逻兵。双方停下脚步,对方一名军人用英语喊话。查果拉战士没有一个人懂英语,只能无言以对。来自四川的新战士董兴,用从电影上学到的英语大喊了一声:“古得拜”,对方这才点点头,招招手,笑着走了。
巡逻归来,战士们都拥着董兴要学英语。董兴除了这句极不标准的“古得拜”,再没什么新鲜货色了。但是,战士们却天天咕嘟这句英语。
指导员苏海河在战士们的“古得拜”中思考着:连简单的英语对话都不懂,怎么处理在边界遇到的特殊情况。应当让战士们学英语,可谁教呢?
刚从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分配到查果拉哨卡当排长的张玉海琢磨:自己在中学时是英语课代表,在军校英语成绩也还可以。这英语课非自己承担不可。
查果拉“雪山文化学校”的英语课开课了。教的第一句英语会话就是“Good—bye”。战士们学英语的情绪异常高涨。张玉海在教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向更高层次进军,3年后,他取得了四级英语考核通过的通知书。
教导主任的“点子”
教导主任、连队军医彭光华制定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雪山文化学校”校规,其中一条是:“听课时要原地跑步,记笔记时要原地踏脚。”原来,查果拉哨所全年冰冻期长达8个月以上,平均气温零下5摄氏度,战士们常常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教室上课,尽管门窗紧闭,燃起牛粪取暖,仍需要活动来保证血液循环,否则就有可能冻坏手脚。彭光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这条校规。战士们戏称这是上“运动课”。
今年初,学校同时开办了5个专业的培训班。然而全连却找不出一瓶墨水墨汁。此时正值大雪封山,外界无法运送,怎么办?彭光华急中生智,用烤火用过的干牛粪灰和地柏炭灰兑水,搅拌后再用纱布过滤,研制出黑不黑灰不灰的“墨水”。战士们高兴地称这是“查果拉牌碳素墨水”,应该申请“国家专利”。
世界屋脊的函授生
四班长胡兴建是从云南巧家山寨入伍的。他从小就好学上进,入伍后参加了“雪山文化学校”学习,同时还参加了海南省某高等学院举办的首届酒店企业管理函授学习班和北京的一个院校举办的“双向式”英语函授班。
在这世界屋脊,一年有8个月封山时间。今年3月,他收到学院寄来的本应上年11月份交卷的考题,已超出时间近5个月。胡兴建抱着试一试念头,抓紧时间答完考卷,然后用电报发往学院,电报费花了100多元。学院老师收到电报答卷后十分感动,破例为他单独判卷,结果成绩良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