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猫不逮鼠的思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1-28
第8版(周末)
专栏:文艺短论

猫不逮鼠的思索
张丛笑
猫逮老鼠,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时下有些城里人家养的猫却并不逮老鼠。
一次,几个熟友闲聊,从鼠说到了猫。两个家庭养猫的同志都说家里的猫不逮老鼠,众人听了哗然。原来,养猫朋友对猫供养的很好,时常买猪肝、小鱼之类回家喂猫,猫简直是被“供”了起来,就不思逮鼠了。这么一理论,熟友们倒赞扬农村的猫。农村的猫都是降鼠的“天将”,凡猫都是逮老鼠的;猫不逮鼠,农村人就觉不可思议。
事情很有点儿故事性。一般地说,农村人家的生活比较艰苦,作为肉食动物的猫,就得自己设法找肉吃。它逮鼠的天性就得到了圆满的发挥。而城里人家“供”猫为宝贝,猫不愁吃不到现成的食肉,久而久之,猫逮鼠的天性渐渐地消退,泯灭……
生灵可以改变条件,条件亦可以改变生灵。在文学艺术部门工作,我看到一个犹如“猫变”的奇异现象:不少作者,在业余创作的时候,精力旺盛,才华横溢,工作中争分夺秒,创作出的作品不断。他们一旦成了专业作家,时间大大地有,书可大大地读,稿纸也大大地提供,各方面条件不错,“养尊处优”写作。可悲的是,外部环境由艰苦变得优越,这时,他们做业余作者时的那股创作激情没有了,可贵的创作冲动消失了,有的人一年两年写不出一件像样的作品。我分析,专业作家“家”而不作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一个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出在专业作家的铁饭碗上。一旦成了专业作家,“供”的条件较为优越,安安全全,不思下乡下厂下基层,缺少自觉意识者“足不出户”工资可以全拿,悠哉悠哉。开始,令专业作家感到的也许只是优越感,哪料,与此同时产生的却是由于不能在群众中汲取营养,不能发现主题,不能出现创作冲动,一些作家也就徒有其名了。因之,有人说,社会主义的“大锅饭”养懒了作家,我看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大锅饭”不只养懒了作家,更重要的是它以惰性力损坏了作家创作的旺盛生命力。在文艺体制的改革中,应该让作家有点儿风险,他们就会自己设法儿去“觅食”,去获得创作本性和作家名词的统一,成为逮“鼠”的“猫”。(作者单位:陕西宝鸡市文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