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云南化工冶金研究所围绕资源搞科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0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云南化工冶金研究所围绕资源搞科研
本报昆明电 记者任维东报道:一个小小的民办云南化工冶金研究所,成立仅4年,就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国际国内科技奖35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8篇,而且其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势头看好,自建了3个产业基地,有7个省的9个厂家采用其技术成果建起了13条生产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这在科技尚不发达、科技成果商品化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云南省来说,确属难能可贵。省科委一位副主任对此感慨地说:如果不转换科技体制,科技是不会有大的进步的。
这个所是高级工程师戴元宁于1988年创建的民办高科技实体。从一开始,戴元宁所长就确定了以化工冶金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生产手段及相关的高科技开发利用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其变为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为宗旨。他们把解决冶金难题作为主攻方向,到生产中找课题、难题。他们攻克了高硅锌矿直接制取超细活性氧化锌的世界难题,其生产成本仅为传统工艺的70%,金属回收率提高1倍,产品质量超过最先进的德国拜耳标准,获得发明专利、国家发明银奖、国际专利金奖,1991年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其产品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
为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第一个基地主要生产超细活性氧化锌系列产品,达到年产1000吨的能力。第二基地生产获国际银奖的硝酸银及铅系列化工产品,已被列入省火炬计划。第三基地生产获全国科技成果金奖的改性HDS磷酸锌。这个所还走向市场,把技术转让给湖北、四川、黑龙江等7个省的9个厂,实行培训、试车、投产全过程服务,给这些厂带来了显著效益。
技术成果产业化、商品化,不仅给社会增加了效益,本所也取得了730万元的经济效益。今年内这个所还将成立化工冶金集团公司,明年再建4个产业基地,进一步实现科工贸一体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