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基层建起人才库——珠海西区把大学毕业生放到农村先行锻炼的尝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0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基层建起人才库
——珠海西区把大学毕业生放到农村先行锻炼的尝试
徐卫亚
广东省珠海西区,今年把招聘来的百余名大学毕业生先分配到乡村企业锻炼3年,使农村企业成了特区开发的人才库,这一做法引起人们的关注。
做开发者
珠海西区最南端沿海有一个三灶管理区,三年前率先实施珠海西区的开发规划,准备建成珠海的国际性大港口、国际性的重工化工投资基地,并成为高科技产业、旅游、商贸、外向型农业并举的城市。要办大事业,用人不会少。今年,区委一位副书记带队,专程到广州等地的十几所大专院校巡回招募人才。他们每到一地就介绍西区开发前景,讲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把现有的困难如实讲清。毕业生如应聘,要和区里签三年合同,先到村里去做村长助理,(少数留在镇里工作),户口和人事关系都留在区里。三年锻炼后,将根据实际表现和专业能力,统一由区里调配使用。西区的前景当然是很诱人的,原定只招广东籍毕业生,很快波及到省外,不少已定了分配去向的学生到招募团上门来要求签合同,应聘者大大超过了计划人数。尽管三灶管理区是在滩涂上填海建立的家园,许多条件暂时不及大城市,但许多同学已经从那迅速的发展变化中悟出了道理,勇于做一个开发者;也聪明地想到:等明摆着一座现代化特区城市矗立起来,自己恐怕就无缘进去了。
全国各地的20多所高校,包括广东、广西、长沙、武汉、北京、天津的上百名应届毕业生签了合同。其中有十几名党员,有的是学生会干部,有些是华侨子弟。
珠海市人事部门也欢迎这种人事制度改革上的新尝试。一位负责人讲,这是一种很实际的人才储备战略,提出构想并进行尝试都是有益的。
安置措施
三灶管理区从一开始就把这100余名毕业生当成在基层储备的人才。区里专门从财政上拨款,补贴村里,保证这些毕业生月工资收入在400元以上,并给他们安排了住房。三灶管理区下辖三个镇,三灶镇鱼月村村委会给毕业生分了一个三室的单元,是新房,两人一间,还配备了煤气灶、彩电、书柜、床、桌等生活用具。在三灶管理区条件相对差些的小林镇,村里也给同学们买了自行车、电扇,镇里还花费一万多元专门为毕业生装了一间卡拉OK厅,配了电视。这些毕业生凡有条件的都吃食堂。当然也有的村因条件所限,生活待遇比前面列举的差些。
大学毕业生一到西区报到,三灶管理区组织人事部门就对他们进行了先期培训。这是一种心理准备,是从热情和美好的设想到接受现实的一种必要的过渡,为他们介绍西区三年的开发史,详细讲解规划与前景。毕业生们参观了珠海西区正在建设的大港——高栏港,扩建中的珠海三灶机场,三年来围海造地建起的城区工业区。如果说,这些学生原来只是在大气候的影响下奔向开发区,那么,他们现在耳闻目睹的西区沧海桑田的变化,特区人冲破旧观念的勇气和珠海西区诱人的前景,更坚定了自己的抉择。
进入生活
三灶镇的领导说,大学生们表现都不错,先熟悉情况,许多人开始参加村里制定发展规划、洽谈项目和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那么,毕业生们的感觉又怎样?
华南建设学院一位姓张的男同学说,来村里40多天了,我感觉挺好。我们村发展很快,我是学建筑的,主要是帮村里看看图纸,搞搞设计、规划,出些主意。我学的专业也开始用上了,村长助理这个衔,我觉得在我身上可以说体现出来了。不过我们刚刚走上社会,有许多东西还要在实践中慢慢学习。
孔敬是个女孩子,北京大学法律系92届毕业生,分到三灶镇司法办工作。她说,我最顺心的,是一到这儿就能接触实际工作。我上班第二天,一块办公的同事回家探亲,由我马上接手,两个多星期已经办了20多件公证。如果在大城市里,刚分配去的大学生恐怕就没这样的机会。在离区所在地较远的小林镇的20多名毕业生成立了自我管理小组,旨在多交流、多鼓励和互相帮助,引导大家积极向上。脑子活一点的同学提出办“成人培训中心”,先对政府和企业有关人员讲有关经贸法律、企业管理、农业科技等知识。他们还准备成立咨询小组,为企业发展和小林镇的总体规划提供咨询。
这个镇下到村里的一名毕业生原是学农的。本地有种植果树的条件,他承担了到外地去引进果树优良品种的任务。镇里有个金刚石厂,要购买设备,正好这个厂分来的两名毕业生专业对口,理所当然接受了这项任务。他们认真地做了可行性调查,保证引进或国内购买既合算又适用的设备。原来这个厂曾花钱培训过专业人员,结果人走掉了,现在这个很讲技术的工作就给了刚来的毕业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