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阅读
  • 0回复

爱心燃起的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03
第8版(摄影)
专栏:

爱心燃起的希望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1989年10月实施的“希望工程”是一项使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重新获得学习机会的美好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团体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人士的广泛响应和热情支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给予了热情关注,并纷纷题辞、捐款。
据初步统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直接收到的捐款达5300余万元,资助了25个省117个县的151600名失学儿童。已建成希望小学21所,地方资金还援建了3所希望小学。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各地救助工作的情况,以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希望工程工作的实施和健康发展,11月9日至11月21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希望工程’92首都新闻记者考察团”分赴广西、贵州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记者们不畏艰辛、跋涉千里,拍下了许多感人的镜头。限于篇幅,这里发表了几幅照片,以飨读者。
娜梅撰文
李舸 刘昕摄影(附图片)
受旧观念影响,女生失学率惊人。贵州榕江县郎洞乡色边小学被称作“和尚学校”。今年经“希望工程”资助,该乡130名侗族女孩均得以入校上学。
广西平果县地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孩子多因贫困失学。自被列为全国首批“希望工程”试点县以来,社会各界集资15万元新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并有300多名小学生得到资助重返校园。
黄小娥(左),这个壮族小姑娘在因家贫而面临失学之际,得到北京一位热心人的资助。如今她不仅继续就读还辅导妹妹一起学习。
在平果县希望小学里与漂亮的教学楼相对应的,是50年代用石头建的教师宿舍,冬冷夏热,灌风漏雨,然而老师们至今仍在这里生活、工作。图为老师在宿舍里为重返课堂的学生们补课。
贵州水城县野钟乡玛尼凯村的村民从四方赶来,轮流做工,为该村新建的小学义务平建操场。
广西百色地区的小学生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教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用上了崭新的教具,丰富了教学内容,学到了各方面的技能。
广西凌云县是全国特困县之一,生活艰难,环境恶劣。“希望工程”实施后,孩子们拿起书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发奋求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