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加速科学技术进步 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04
第5版(理论)
专栏:

加速科学技术进步 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李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才能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化,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经济起步阶段的一种常规选择。纵览欧美及日本各国,都有过先发展轻纺工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当地经济基础和资源条件出发,发展了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对增强这些地区的经济实力起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类单靠人力加资源简单组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愈益显露出弱点。比较突出的,一是劳动效率低下。如一个同为3万纱锭规模的棉纺厂,我区的劳动生产率仅为34146元/人,上海为39304元/人,而设备先进的中外合资企业为102412元/人。如果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我区棉纺工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上海的水平,可增加工业产值1.5亿元、利税1000万元;达到合资企业的水平,可增加产值19亿元、利税1.4亿元。二是工资费用在成本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利润率越来越低。据调查,我区轻纺工业企业工资费用在成本中的比重由10年前的7.8%提高到了11.7%,成本利润率由十年前的11.8%降低到2.7%,人们惯常津津乐道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优势已微乎其微。三是市场竞争力日益减弱。据有关资料证明,我国纺织产品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容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消耗高,产品质量低。这清楚表明,多数企业“大投入、低产出”的状况急需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尽快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从我区的情况看,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主要应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加速高起点改造,选择正确的途径
要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根本途径是改造老设备,提高装备水平。我国目前正在运转的纺织设备,相当一部分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投入大,产出小,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加快技术改造势在必行。
改造劳动密集型产业,应确立高起点、一步到位的指导思想。只有瞄准当前世界一流水平,实施高起点技术改造,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够跨越发达国家走过的传统阶段,一步到位,在短期内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为了避免走弯路,改造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选择正确的路子。一是实行“拿来主义”,利用外资对现有企业“嫁接”改造。这是一条资金、技术同步到位的捷径。“嫁接”可以整体“嫁接”,也可单枝“嫁接”或“一厂多制”。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消除“恐资病”,放手搞合资和合作。我们地区在实践中采用了“王牌”战略,把在国内外、省内外信誉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拿出来同外商合资、合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全国商办红旗单位邹平魏桥油棉厂与香港合资,使企业的装备水平迅速实现了飞跃,今年出口创汇将超过1000万美元。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借用“外脑”,同科研单位“联姻”结合。把国外的先进技术“拿来”,不是技术进步的终结,在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提高、发展,使引进技术具有新的活力,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由于缺少高新技术科研机构,自身的科研实力及开发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寻求外部的智力支持。几年来,我们采取借用“外脑”的做法,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主动走出去攀“高亲”,同清华大学等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把专家、教授请进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几十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上百项,走出了一条依靠国内力量对国外先进设备消化吸收和创新发展的路子,加快了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步伐,提高了投资效益。三是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有了先进的装备,没有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操作工人,有了“技术”也不能“进步”。只有把技术、管理和职工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速度才能实现级数增长。
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技术进步机制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加快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除了在硬件上提高装备水平外,还必须重视“软件”配套,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起一种追求技术进步的机制,为促进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提供强大的动力。
首先,要大刀阔斧地改革企业的管理体制。当今世界,产品竞争也好,市场竞争也好,归根到底是技术的竞争。因此,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为目标的管理体制,把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使企业能够自觉、迅速地接受市场的外在动力,真正把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作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要合并管理机构,减少管理人员,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解决企业臃肿庞大和富余人员的问题。
再是建立和完善技术进步的内在激励机制。要改变在分配上忽视向科技、管理层倾斜的不正常状况。分配要在向一线倾斜的同时,注意向科技、管理层等复杂劳动倾斜。对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给予重奖,并敢于兑现,还要大胆重用。
三是建立技术进步自我投入机制。技术密集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资金密集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现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必须建立起企业的自我投入机制。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快企业的设备折旧速度;提高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企业技术进步基金、新产品开发基金、补充流动资金的比例;允许企业把专用基金、流动资金、工资基金、生产发展基金捆在一起使用等,努力完善企业的技术进步投入机制,为实现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加强宏观调控,及时制定政策措施
实现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一场重大变革,要完成这一变革过程,除了企业自身行为以外,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政府必须围绕这场变革,及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疏塞相济,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顺利地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要认真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把投资决策权、留用资金支配权、资产处置权等14项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折不扣地下放给企业,为企业技术进步大开绿灯。要抓好政策导向。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制定鼓励企业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限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把企业的投资热点和积极性吸引到技术进步上来。还要为实现转变搞好服务。政府要尽快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减少其行政职能,扩大服务职能;要急企业技术进步之所急,协调、帮助落实技改资金;开展信息服务,为技术进步提供咨询;搞好人才培养和引进,扎扎实实地促进和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使更多的企业迅速壮大起来,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强者。
(作者为山东滨州地区行署专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