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苏联电影教育着中国观众——读者来信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1-26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苏联电影教育着中国观众
——读者来信综述
苏联电影在中国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它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在“中苏友好月”中,据初步统计,我国有一亿多人次的观众看了苏联影片,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们最近陆续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谈到他们看苏联影片后的感想和收获。北京西郊有个十六岁的张秀云,她是个无爹无妈、孤苦伶仃的女孩子,现在已经参加了工作。她对苏联、对斯大林充满了敬慕和热爱的感情,当她看“难忘的一九一九年”影片时,这种感情更加浓了。她说:“我忘记了我是在看电影,我只想着我是坐在斯大林的身旁,亲眼看斯大林作每一件事,听他说每一句话。他真打动我的心,我恨不能一下子抱住他。我要能抱住他的话,我一定向他说:‘斯大林同志,是你给世界人民指出了一条路,这条路是多光明多幸福啊!我是多么敬爱你呀!’”她回忆过去常常想到自己是一个最苦的孤儿,无家又无业,人像陷在一个污泥坑里拔不出腿来,她非常痛苦,时常哭自己的命不好,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她现在已经不那样想了,她现在非常愉快,下决心好好学习,准备为祖国的建设服务。她说:“在毛泽东、斯大林的旗帜下,没有不幸福的人。‘难忘的一九一九年’影片就告诉我们:人的幸福是要争取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个女孩子对世界人民的导师和朋友斯大林同志的感情,是中国广大观众所共有的。银幕上只要一出现斯大林同志的形象,观众便以极大的热情鼓掌和欢呼,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沈阳工人顾众来信说,人们以极大的兴趣谈论着:“苏联电影太好啦,对咱们的教育太大啦!”许多人看了“难忘的一九一九年”后,都为那雄伟的历史图景所感动;英明、果敢的斯大林的形象使人永远不能忘记。
苏联电影“革命摇篮维堡区”给人的教育也很大。北京电业局杨宝璋来信说,这部电影给他解决了一个思想问题。他原来是个工人,一九五一年因工作需要被调作职员。他说:“一个在现场跑惯了的工人,忽然坐办公室,实在不习惯,每天的时间像比以前长的多,总觉得太阳落的慢,屁股上像扎着刺。”因为他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他总有点自卑。有一次别人让他通知一位同志开碰头会,他写了个条子竟错写成开“撞头会”,这件事更增添了他作职员的不安。苏联电影“革命摇篮维堡区”中的马克辛原也是个工人,后被委派作财政部长,克服种种困难,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这种精神教育了他,使他对作职员工作增加了信心。
山东济南工业技术学校王宁和来信说,他看了苏联影片“在和平的日子里”后,被苏联水兵们的英勇、克服困难的精神所感动。他说:“我过去老是向困难低头,我学技术课时,因我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啃不通,就强调身体‘太弱’,坚持不了,要求不学了,校长答应了我,调我作别的工作,但一遇到困难,就又不安心了。看了影片,我的思想转变了,我要下决心克服工作中的任何困难。”
徐州市第二文化馆纵山来信说,“中苏友好月”内,徐州市的电影观众有二十九万多(该市人口三十万),“苏联电影激起了群众更加热爱苏联、向苏联学习的强烈心情”。一个搬运工人说:“拉平车也不是一辈子的事。”过去他们的学习搞不好,现在大家都要求办业余学校,学习情绪很高。他们在马路上拉着车子,一边走一边还念着注音符号学拼音。过去他们认为工作是为“一天挣两万元”,现在他们说:“为啥干,为社会主义干,苏联这么热情帮助咱,咱为啥还不干,加加油社会主义就到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