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译本翻译出版前后——纪念张友渔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06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译本翻译出版前后
——纪念张友渔同志
陈丕显
在全党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的热潮中,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生前所作的最后一本读书笔记——《历史学笔记》(中译本)终于出版发行了,这对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抚着这本译成中文的180多万字的巨著,我不由得深切怀念著名的理论家、法学家张友渔同志,是他领导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国情调查工作委员会(简称“国调会”)支持和帮助了此书的翻译、编辑、出版,为此付出了他最后的心血和精力。
友渔同志是1927年入党的老党员,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他精通法学、政治学、新闻学,知识渊博、学术精湛。几十年来,他撰写或主编的许多著作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为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90年,友渔同志尽管已91岁高龄,仍然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出自内心地拥护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发出的重视对中国国情进行调查研究的指示,亲自提议和创建了“国调会”,并亲任“国调会”名誉主任。他多次召集“国调会”的专家、学者到他寓所开会,亲自规定了“国调会”的宗旨是一头抓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习与研究,一头抓对中国国情深入具体的调查,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贯通起来。身体力行地实践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号召,当他带领“国调会”的全体同志积极组织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调查,对国有资产运行增值状况的调查时,得知了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译本翻译出版遇到困难因而搁浅的消息,他立即建议“国调会”全体同志,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面资助该书的翻译、编辑、出版。有的同志提出,“国调会”创立伊始,各方面很不宽裕,是否可把这一工作推后一些,他断然否定了这个意见,语重心长的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必须把此事作为“国调会”1992年首要任务来抓。
友渔同志不仅提出了任务,而且不顾年老体弱,具体指导该项工作的进行。他要求“国调会”:首先,聘请这本书的主要译者为“国调会”的特约研究员和副研究员,鼓励他们把这本书全部翻译出来;第二,由“国调会”出面帮助联系出版这本书并承担这本书的部分编辑任务和一些经济风险;第三,要主动与各新闻单位联系,宣传好出版这本书的重大意义;第四,要帮助新华书店做好这本书的征订发行工作。他的这些意见,“国调会”全体同志均认真地贯彻执行,同时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首都各新闻单位都对出版《历史学笔记》的重要意义做了宣传报道,红旗出版社承担了该书的出版任务。新华书店首都发行所专门向各地新华书店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尽快全力做好这本书的发行工作,友渔同志对此感到莫大欣慰。他曾亲自打电话给《人民日报》和红旗出版社的有关同志,感谢他们的支持,希望他们继续做好该书的宣传发行工作,他的这种工作精神,使许多年轻同志深受感动。
友渔同志抓《历史学笔记》的翻译、编辑、出版发行不是偶然的心血来潮,而是出自一个老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念,出自他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深切关心。他多次说过,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精髓,也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之所以是统一的,就因为在这一点上两者是融会贯通的。弄懂了这一点,就不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教条,而会作为改革开放的锐利思想武器,并把它与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起来。今年1月10日,是张友渔同志93岁生日,“国调会”于1月8日在他家召开常务工作会,以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为他祝寿,友渔同志作了近一小时的讲话,再次重申了他的上述思想。并反复强调,要深入抓好对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译本的宣传和发行工作。他说《历史学笔记》是在马克思逝世前一年完成的,是马克思最后一本读书笔记,因此它凝聚了马克思的历史观和史学方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深入研究马克思的这一著作,从而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
在这以后,友渔同志每日出现低烧,身体很不适,但他仍然坚持写出《掌握唯物史观洞察中国国情——学习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的体会》,并就此书的出版发行情况起草了给李瑞环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汇报信,由于他当时同时患有白内障,写作时先做口述,由“国调会”同志记录整理后,再由他把稿纸贴在眼前十分吃力地一字一字的校对,有时“国调会”工作人员不忍心再这样做下去,但他仍然坚持,并说:“支持和帮助这本书编译出版可能是我为党做的最后一点贡献了。”
友渔同志不幸而言中了,此后不久他就病重住院,在每天发烧、腿部剧烈酸痛的情况下,他仍然关注《历史学笔记》中译本的出版发行状况,当听说初期发行状况不理想时,他很着急,多次要求“国调会”同志在这方面多做些工作,并特意交代前去探望他的“国调会”执行主任李靖,要早日把他给李瑞环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汇报信寄出,并继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此书的出版发行。面对这位93岁的老共产党员、著名理论家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的一片深情,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泪下。
今年2月26日,友渔同志不幸与世长辞了。可以告慰他的是,《历史学笔记》的出版发行,得到了党中央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李瑞环同志在接到友渔同志给他的信后,指示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给予支持。秘书组的同志先后四次给“国调会”打电话,关心“国调会”这方面的工作。红旗出版社在社长李惠让同志的领导下,为这本书的出版和发行做出了很大努力。“国调会”的中青年同志也一直为实现友渔同志的遗愿而辛勤工作。“国调会”从成立之日起,应友渔同志邀请,我就担任顾问。友渔同志逝世后,我觉得应该为实现这位有67年党龄的老党员的遗愿尽一点力,便继任了他生前担任的“国调会”名誉主任一职,勉励“国调会”的同志为实现友渔同志的遗愿而继续奋斗。
今天,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译本终于面世了,友渔同志九泉有知,当为此自豪和欣慰,尽管书上没有留下友渔同志领导的“国调会”支持和帮助等字样,但友渔同志为此书编译与出版发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的社会科学发展史上,铭刻在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心中。
张友渔同志安息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