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只要换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东北地区落实《条例》述评之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07
第2版(经济)
专栏:

只要换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
——东北地区落实《条例》述评之五
本报记者 保育钧 王清宪
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我们跑了24家国有大中企业,接触了50多位企业家。谈到企业状况和《条例》落实情况,少数企业家双眉紧锁,唉声叹气,怨声不断——他们之中有的对历史上所形成的巨大包袱确实无能为力;多数企业家尽管列数了不少困难,但言谈话语中透出东北汉子不屈不挠的犟劲:只要换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
吉林造纸厂党委书记吕晶、牡丹江毛毯厂厂长颜秉廉,就属于后一种类型的企业家。
吕晶快人快语。他说,过去企业躺在政府怀里,依赖惯了,也顺从惯了。现在有了《条例》,企业不仅要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且要主动用好自己的权利。
他举了两个例子。吉林造纸厂原有外贸权,但1990年省里某外贸公司把这个权拿了过去,说:以后你们厂出口纸,可以派人参加谈判,得四成收入。造纸厂一听就觉得不对味:外贸权是国家授予的,我们出口本厂的产品,又由我们来谈判,凭什么只分给我四成收入?你即使100%全给我,我也不让你把外贸权拿走!最后,官司一直打到国务院办公会议,朱镕基副总理说了话,这个外贸权终于争了回来。吕晶说:“这不叫争权,而是维护企业应有的权利。”
接着,他举了个主动用权的事例。为了改造落后的设备,他们搞了个“八五”技改计划。因为投资额大,按老规定要层层报批。如果按当时的审批速度,不知要拖到何年何月。为了争取时间,他们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把一个大工程分解成三个小工程,市里审批就行了。这样一来,等于争取了两年时间。“如果老是消极等待,不主动想办法,这两年时间能争得来吗?”吕晶不无得意地说:“不过,前提条件是要准确把握市场,否则,搞砸了,追究责任,跑不了。”
牡丹江毛毯厂生产的拉舍尔粗绒毛毯,产品在国内市场销路不错,但毛条全是进口的,如无出口,外汇平衡不了。但他们没有出口权,要委托天津一家外贸公司出口毛毯。人家压价收购,厂里无可奈何。厂长颜秉廉咽不下这口气。他到处陈述本厂应当有进出口权的理由,企图感动上级。也巧,一位中央领导来厂视察,颜秉廉顾不得许多禁忌,当面向这位领导反映了这个问题,提出了要求,得到了支持,很快获得了进出口权。从此,颜秉廉“得寸进尺”,利用派人出国谈判考察的机会,搜集国际市场行情,并在汉城、洛杉矶、海参崴设立了办事处。后来,被上级有关部门发现了,说“设办事处不妥”。他们就变通了一下,不叫办事处,叫分公司吧,终于被认可了。最近,他们又在莫斯科建了一个毛毯加工厂。颜秉廉回顾这段经历说:办这些事,不轻松,但也符合规律。人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不能指望政府部门在一夜之间就转变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府转变职能要在企业的不断争取和推动下完成。在处理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时,企业无疑应当更加主动些。
吕晶、颜秉廉二位企业家道出了贯彻落实《条例》中的辩证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