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温馨的“小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09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温馨的“小家”
聂景春
进入吉林省四平化纤厂宽敞高大的生产车间,听不到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只见缕缕纤维像晶莹的光丝无声流淌;见不到众多工人忙碌的身影,只见一排排机器上红黄绿灯的闪烁;桌上鱼缸里的金鱼怡然自得地摇曳着尾巴,窗台上月季花正吐露着芬芳……
这是一家拥有1500多名职工、8个生产车间、20多个科室,年产7500吨短纤维、2000吨散长丝、产值达1.7亿元的中型企业。厂领导说,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之一。而在这个关键中,文化工作有着不容忽视、不可取代的作用。最能说明文化工作普及和深入程度的就是这个厂的“小家”活动了。“小家”是职工们对以班组、车间为单位的“职工之家”的亲切称呼。据介绍,这个厂有各类“小家”60多个。全厂20多个兴趣小组,有不少活动就是在“小家”里搞起来的。
我们来到长丝车间已是中午。见到“小家”里,有的工人正一边吃饭一边下棋,有的正在进行乒乓球赛,有的在品评着服装剪裁的新式样……几乎无一例外,每个“小家”的墙壁上都张贴着工人们的书画作品,还有他们自己编写的墙报。谁能想到,在建设“小家”之前,这里竟是“两块砖头一块板,不是睡觉就胡侃”的地方呢?
“小家”活动以小见长,因而往往是分散进行的。如果逢上节假日,每个“小家”都会集中开展活动,如歌咏、球赛、舞会、灯展、联欢会等,到处是热闹景象。每到全厂性的文艺汇演、演讲、运动会和征文等活动,优秀项目便从“小家”活动中选拔、推荐。这时候,荣誉就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整个班组、车间的事了。
丰富多彩、坚持经常的“小家”活动,增强了工厂的凝聚力。工会主席老王说:“小家”活动使要强的工人们增长了才干,也使一些教育不听、批评不得的小青年在“小家”里各有所乐、各有所学、各有所获,有的还变成了文艺活动的骨干,生产上的硬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