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鹊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09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鹊桥
肖建忠
尽管已届天命之年的庞国增有大山一样的骨架,然而要把他几年来所得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证书、奖章摞在一起,那么他的个子矮了,人小了。
1983年,从部队转业就任河北省固安县砂砖厂厂长的庞国增魔术般地将一个鸡肋式的小砖厂幻化成国家二级企业,创造出利用河沙、风积沙制砖的奇迹,改写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烧砖毁田的历史。
有记者问:“你管理企业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厂长要像一块燃烧的木炭,暖热每个职工的心。”庞国增回答。
军人出身的他却有一种铁骨柔情。
“好葫芦不做瓢,好小子不上窑。”庄稼人对砖瓦业工人的评价,使得固安县砂砖厂遇到了一个头痛的问题:光棍过剩。1985年,百十号人的厂子,光棍占去小一半,下班后,个个身单影孤茕茕孑立。
庞国增心情沉重:“工人们用汗水聚沙成砖,献给广厦千万间,哪能自己没个家。”
孙瑞祥,37岁,光棍班的成员之一,兄弟6个,父母双瘫,自叹命苦,对成家立业已不抱希望。庞厂长三番五次托人为他说媒,终于物色到两位姑娘。头一位中途折回,第二位像有点意思。庞厂长喜上眉梢,叫来孙瑞祥,交给他一把钥匙,再三叮咛:“宿舍人多,以后姑娘来了你们就到我办公室谈。”然而,孙瑞祥命运多舛。一天,他鬼使神差地穿着一身脏兮兮叫花子似的工作服工作,姑娘不期而至,好事泡汤了。
又有人给孙瑞祥介绍对象了,是邻县一位姑娘。两人一见钟情,怎奈姑娘的姑姑老于事故,嫌贫爱富。庞国增亲自出马了,百里迢迢登门拜访。
“你别看瑞祥家庭困难兄弟多,我们厂就是他的家,他成家立业缺什么,都有厂子兜着。”庞国增言词恳切。
“听说你们厂连汽车都不趁?”老太太语中带刺。
“你家里什么时候用车,我的车召之即来。”
“明天你们就来辆车帮我收玉米吧!”
第二天,庞国增从家里掖上500元钱,又带上一大兜熟肉和酒,率领一辆汽车和10多个小伙子,直奔老太太的玉米地。
老太太服了、乐了,庞国增趁热打铁,为瑞祥求婚。”
数月后,砂砖厂为孙瑞祥举办了简朴热闹的婚礼,庞厂长在婚礼上宣布:“设立‘红娘’奖,凡为大龄青年牵线搭桥成婚者,奖励200元,并做为年终评奖参考。”
“老大难”王兴,性格直爽,聪明能干。只因老天有意刁难,儿时一场天花夺走他一只眼,留下一脸瘢痕。年届不惑,还是孑然一身。“红娘奖”的设立使他枯萎的爱情之树又绽出希望之芽。经人保媒,王兴在青龙县找到了意中人。但是,女方要求来厂工作。他愁肠百结、长吁短叹。庞厂长能帮这个忙吗?王兴不敢找厂长,厂长却主动找上门来:“不就是安排工作吗!我包了,只要她看得起咱,要月亮咱也给!”
当王兴风尘仆仆接回新娘时,洞房、酒席早已由厂里安排妥当,成婚酒宴上,庞厂长春风满面举杯庆贺,一对新人却泪眼汪汪。
光棍班的孤雁们都有了自己的巢。老庞牵线保媒成全了7对。但是,他的心情仍未轻松:“怎样才能使光棍班不再产生呢!必须改变企业和人的形象。”而今厂内花红三季,树木长青,宛若花园。运动会、演唱会不断,还有俱乐部里翩翩的舞姿。砖瓦业的工人们享受着大城市人高雅的文化生活。
庞国增的眉宇间抹上了一层欣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