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增量改质提效——苏州经济发展走势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10
第2版(经济)
专栏:

增量改质提效
——苏州经济发展走势述评
本报记者 吴长生
76.5%!苏州市今年头10个月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的幅度。怎样看待这一速度?是过热的“疯长”,还是“有条件能快就快一些”?记者请苏州市的决策者们用事实说服人们,他们作出如是回答——
得水鱼更活
苏州经济的支柱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本身就是市场的产物和宠儿,因此从本质上说,苏州经济原本就是市场经济。可是,在以前,尽管从原料供给到产品销售,纳入计划的都不足10%,可从理论上谁也不敢突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框架。“主力”的作用,“偏师”的名义,发展总是受着某种无形的束缚。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精神禁锢终被打开,苏州企业、苏州人自然如鱼得水,虎跃龙腾,发展步伐大大加快是必然的。这就是增长76.5%的最大动因。
此外,“快”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带有恢复增长性质。3年治理整顿期间,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苏州工业年递增为10.27%,大大低于“六五”时期21.1%和“七五”时期18.4%的平均递增速度。今年的高速度是在治理整顿较缓增长的基数上实现的,带有很大的恢复性因素。
大投入的产出效应。治理整顿期间,在大环境紧缩的情况下,苏州没有放松工业投入,不过,这种投入是与调整结构相结合的。仅经委口统计的技改竣工项目就达2600项,总投资32亿多元。可新增产值88亿多元。如果加上基建(仅去年就50多亿元)和外资投入,新增生产能力就更多。目前已进入全面收获期。今年全市又新投入150亿元以上,明年发展还要加快。
更重要的是国内外市场拉力的迅速加大。在小平南巡谈话的鼓舞下,全国经济都呈高速增长态势,促使市场需求急剧回升,全市企业吃饱开足。许多重点产品的销售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80%,甚至更高。
重量更重质
高速增长的经济,运行质量如何呢?
市委书记王敏生说:“年初我们就提出了三句话:增加总量,改善质量,提高效益。现在看,可以说基本做到了。苏州经济发展是健康的。”
请看事实:
工业高速增长的同时,农业也全面丰收。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仍可比去年增加2%;多种经营收入增长20%;全年农业产值预计比去年增长5.7%。农业面向市场,进一步调整结构,开始走上高产优质高效之路。
经济效益全面提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村以上工业利税增长68.5%,利润增长1.7倍,产销率提高2.2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提高2.2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减少,亏损总额下降51.56%;市财政收入增加22.8%。
经济素质明显改善。最近国家考核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4.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去年同期提高16%以上;资金周转速度提高14%;城乡企业积极组建企业集团,加快技术进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档次。
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全市社会出口商品交货额达22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倍,大大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出口商品销售额已占工业产品销售总额的35%,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不仅速度加快,而且效率提高,领域扩宽。到10月底,全市新批“三资”企业2076家,比去年同期增长623%,外资到位率、企业开业率、销售利税率、出口创汇率和高新技术率都显著提高。
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张家港保税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乡镇工业小区也蓬勃兴起,运行健康。
仍需再努力
苏州经济运行并非十全十美。市领导毫不讳言存在的不足与相应的对策。
经济循环还不够十分理想,主要表现是三项资金占用较多。虽然增幅比去年下降,增长仍在合理范围之内(因生产增长幅度更大),但毕竟直接影响效益。全市流动资金年平均周转2.09次,比去年加快了0.29次,高于全国平均1.6次的水平,也超过京、津、沪、粤、浙、闽等经济大户,但离理想的周转次数3,还有相当的距离。还要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注意遏止“小全民”倾向,以不断增强它们对新经济形势的适应能力。
资金、能源、原材料等趋紧,人才特别是经贸人才相对匮乏。为尽快消除这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要千方百计提高资金利用率;吸储、引资加快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建设;招聘与自培双管齐下,增加经济“帅才”、“将才”。
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全市166个乡镇中,已有“10亿元乡镇”14个,“5亿元乡镇”70个,但也还有20多个经济实力比较薄弱,需要采取特殊的倾斜政策。
每天3.6亿元的销售收入!这就是今天的苏州。她又“长高”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