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1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编者的话 本报以“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为题设专栏开展讨论。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夏斐、夏辉、王小川等小学生被父母摧残致死事件接连发生,(正在我们开始讨论时,年仅三岁的胡丹丹又被其父脚踢致死。)引起了社会的震动,希望通过这种讨论,促进全社会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祖国的花朵,不要再发生类似的悲惨事件。
这是因为,体罚、殴打孩子,仍是家长(包括一些教师)相当普遍的教育方法,信奉所谓“不打不成才”这种落后的、低能的老传统,希望通过讨论,促进大家学习儿童、少年教育心理学,提高教育孩子的本领。
这是因为,殴打、摧残孩子的背后,涉及到教育工作中的一系列深层的问题,希望引起各方注意,比如,我们应为21世纪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小就应注意怎样引导孩子?家长、学校对幼小的孩子提出许多苛刻的要求,合理不合理,可行不可行?教育者(父母、老师)应当思考一下,自己是否需要接受再教育?
当然,这一讨论,还将涉及教育孩子的多种问题,比如,把独生子女当作“小皇帝”娇惯的,近年来更加普遍,如何办,也属于这次讨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之,希望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各界都能多多关心我们的下一代,踊跃投稿,参加讨论。杭州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愿与本报教科文部联合举办这次讨论,我们表示感谢。 来稿请寄本报教科文部
 邮政编码:100733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中国少年报编辑部主任、“知心姐姐” 卢勤
为什么夏斐事件的悲剧会不断重演?我以为这后面隐藏着很大的社会问题,而家长问题、家长的素质、家庭教育的方式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
自中国少年报开设“知心电话”之后,许多孩子在反映内心苦恼时都提到父母殴打自己,爸爸妈妈打孩子的现象极其普遍。有一次,我去开滦矿务局的一所小学,孩子们在操场集合好后,老师说:知心姐姐来了,你们有没有心里话想说?一个小男孩冲着我就说:“考糊了怎么办?”我问:“你是不是考坏了,挨爸爸打了?”他说:“对,我爸爸揍我了。”于是,我就问全体同学考坏了挨爸爸妈妈打的有多少?结果全校同学都举起了手。
家长打孩子的现象如此普遍,反映了家长素质问题。我认为这一代孩子的家长有两类情况,一种是老六届学生,他们的孩子现在大都在上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这批家长可能在上学的时候成绩不错,可因为上山下乡耽误了升学,因此现在希望将自己失去的在孩子身上捞回来,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还有一种家长是文化大革命时的小学生,他们现在30多岁,孩子多在上小学。比起老六届,这批家长更不幸。他们文化低,生活、工作条件都较差,因而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文化,成为文明人。但他们自己却往往不懂什么是文明。这两种家长的素质决定了这批孩子的不幸。据我们了解,现在的家长有“四不”现象——
1、不许失败。现在的事实是学习好、学习差的孩子都要挨打。我在上海接到过一个小女孩的电话,叫通后她哭了很长时间。后来说:“我是个学习非常好的女孩,但我这次外语没考好。我不敢回家,怕妈妈打我,于是就想到了你。我给你打了30多次电话都没打通,天都黑了,我只好回家了。我是跪着把考卷递给妈妈的,但妈妈还是让我跪了搓板,打了嘴巴。我就想,我活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意思。”说完,她又呜呜地哭开了。我的泪也流了下来。我对她说:“你根本就不该跪下,你跪下就是准备挨打。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我们应该允许自己失败。当你失败了,你应该挺起胸对妈妈说:对不起,这次我没考好。请你相信我下次一定考好。”可以说家长这种“不许孩子有一点失败”的心理致使很多孩子烦恼和不幸,把孩子逼到了每次必须成功的地步。北京市今年有好几个孩子因此而自杀。
2、不知足。孩子当上了小队长很高兴,可妈妈说:“那中队委谁当呢?”一个孩子对我说:“我有个好朋友,跟我住一个院子里,可我现在想杀了他,因为我妈妈总是拿我和他比,老是说你看人家考了80多分,你看人家……就因为他,我挨了多少打!”孩子是很天真的,这种反应很能说明问题。家长不应该总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比,应该向后看,与孩子的过去比,有进步就好,不要求全责备。
3、不尊重。许多家长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偷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甚至突袭——突然出现在孩子的眼前抓毛病。
4、不许玩。孩子一天到晚除了完成学校作业外,还要做“爸爸作业”、“妈妈作业”。有的孩子星期天上午学琴、学画,下午上体育班,晚上学英语,弄得疲惫不堪、面黄肌瘦,把业余爱好变成了孩子的苦恼和灾难,在孩子心理与生理上造成沉重的负担。
我想在此呼吁:家长要进入孩子的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们希望有人理解他们,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他们、命令他们。他们对知心朋友的渴望远超过对物质的需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