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市场经济与文化传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13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四大精神笔谈

  市场经济与文化传统
  张岱年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生动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这就是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还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中国古代文化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自从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延续了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已经改变了,商品经济在城乡中都发展起来。传统的文化思想是否还有应该继承发扬的呢?事实上,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有其不受自然经济局限的内容,这是必须肯定的。例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传统、坚持民族气节的爱国精神,宣扬以人为本位而反对以神为本位的人文思想,都是值得重视、值得发扬的。
中国封建时代,虽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商品经济也早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汉初政论家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做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这说明汉代商业还是相当发展的。到宋明时代,商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哲学领域,也出现了重视工商的思想。如叶适主张“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习学记言》)明清之际的黄宗羲肯定“工商皆本”。(《明夷待访录》)不过没有产生像十六世纪西方那样的自由主义思想家而已。
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也有一定的优良传统,这就是经商要“货真价实”、“言不二价”,不要谎,不欺骗。往昔的商店中常挂着一个牌子,上写“童叟无欺”。这就是重视“信誉”。这是值得赞扬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商店都是按值定价,在这方面也继承了过去的优良传统。近几年来,个体商贩大增,有很多个体商店可以“侃价”,这也是大势所趋。近来也有人提出国营商店也应“侃价”,这就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了。商品可以还价即表示原来要价有谎。过去称之为“要谎”。所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其实这是不诚实的表现。不诚实是不应鼓励的。我认为应发扬“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的优良传统。
一般的印象是认为儒家是轻视商业的,其实古代儒家并非如此。孔门弟子中就有大商人子贡。孔子并未反对子贡从事于“货殖”。孔子周游列国,可能受到子贡的资助。子贡可以说是具有高度学术水平又善于经商的学者。
孟子引阳虎之言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将仁与富对立起来,事实上,仁与富并非不相容的。孔子论治国之道,主张先“富之”而后“教之”,即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教育的必要基础。《管子》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已成为人们公认的名言。听说有的日本企业家主张将仁与富结合起来,这是值得注意的。近代以来,有许多经营实业致富的华侨企业家,大量资助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可以说是既富且仁的典型。在一定意义上,仁与富是相反相悖的。在另一意义上,仁与富也可以是相辅相成的。
仁是精神文明,富是物质文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化,既要重视物质文明,也要重视精神文明。现在建立了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物质文明将大大发展,精神文明也将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国古称礼义之邦。但是近几十年来,日常生活中有些不文明的表现令人痛心,如随地吐痰,坐公共汽车不让座等等,不但不如西方国家,也违背了本国的良风美俗。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我们期待着精神文明的高度发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