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宏伟酣畅——试评《虎符》的导演创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13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宏伟酣畅
  ——试评《虎符》的导演创造
  柯文辉《虎符》歌颂了中国历史上一群品格高尚乐于舍生取义的人物,诗情磅礴,气象庄严。虽然不可能成为抗御拜金思潮的灵丹,今天重排演出,总能引起有心人的深思,起到一定的美育作用,在民族化上较焦菊隐先生有突破,给我们以北京人艺后继有人的喜悦。
一贯严谨勤奋、敢于突破的苏民同中央戏剧学院马惠田教授珠联璧合,后者1988年精排此剧赴新加坡演出轰动狮城,基础扎实。他们删节了剧本中次要的场面与对白,以工笔重彩添了无言的序幕,交代时代氛围,动用雕塑效果,并在尾声时加以呼应,构成强烈的回光,把场面容易流于单调的如姬之死推向壮美高境。
导演把全剧人物性格分成外张与内敛两类。老谋深算隐于小吏能轻生一诺的侯嬴,曾经不辱君命久历人世风尘的唐雎,基本上只敛不张,飞扬跋扈阴险忌才目光短浅的魏王则只扬不抑,突出重围求救的平原君夫人张多敛少;主角如姬、太妃、信陵君则刚柔随意,自由出入,甚至用复合叠印,以抑映扬,以浓见淡,正反互补互衬。笔触老辣中见清秀。
送别及尾声中的群众画面,层次多,穿插妙,调度活,以少见多,有千军万马的气势。导演要龙套式的角色演人,演情,飘散出教养、爱憎、力度的美。那丰碑底座式的台阶运用得极成功,是大梁城郊古道,又是如姬父亲墓地。现代转台同古典的意境浑然一体,外在装置内在化了,加快节奏,有助于人物情绪的升降浮沉。
3个主角皆用阳刚基调,同中求异。太妃突出母性之美,大义凛然,尽管通过琴来宣泄内心独白的想法未能圆满体现,生动鳞爪仍见端倪。在魏王面前取架上短剑是风头;赠匕首给如姬是决心赴死的熊腰,捧剑上台阶自刎是豹尾。激情的沸腾,使实的台阶,虚悬白布代替的帷幕梁柱被点铁成金而立体化。黄钟大吕,天钧正声,善的化身,使观众们皆羡慕:人生当有此母。
信陵君救赵行为在幕后,前台只能通过人际关系的冲突与联系,来表现精神世界。导演调用各种手段来强化比较浅白的主角。他俩用先秦文化的乳汁,去启导演员,帮助有才能的青年演员李洪涛涵养大气,以静制动,动静相生,演出贤公子兵法家的恢宏度量,国家长城的历史地位,语气、眼神、步势一一落到实处。男性之美,真为特色。决别如姬,心潮奔腾。戛然而止,飞动而凝重。
如姬身上强调女性之美,是透明的月光,闷夏的凉风,隆冬的炉火,是郭老笔下最活的女性,虽说剧作赋予的文化内涵逊于太妃。如姬就是美。几段重要台词,尤其是同太妃谈心时自剖心迹,被唐雎催眠后的心灵呼喊;生命大幕降落前情瀑怒涌的大和弦,导演都蓄足了势,灌饱了水才抽去闸门,一泻千里,雪涛扑天。
导演懂得演奇必凡。奇从凡出,方是大奇。除去生死重大转折的瞬间,总是把传奇人物普通化,生活化,废除剑拔弩张的架式,把真实做底色,托出华彩乐章,完整、和谐、充实。经过舞台实践和反复重排,层层深化,大有可为。个别地方的皱纹是不难熨平的,如对虎符的渲染不足,形象的处理不够合理,对魏王的无赖也淡化了一笔,可以再考虑;如姬手上的匕首烘托不足;她说出的“棉花”,在战国未必有人种植;次要人物也要到聚光灯下亮亮相;主要人物的自我矛盾也明显较弱,大勇者的临事而惧;求死者对生的依恋;专横者刹那的柔情;为国事而杀无辜老将晋鄙的负疚感等等,值得开掘再开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