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精品意识与短期行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13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短论征文

  精品意识与短期行为
  蔡毅
如今文坛热闹非凡,令人费解的现象也不少。一边是成千上万的书籍刊物如潮水似海洋,足以把读者淹没,另一边则是许多刊物订户锐减,许多书籍印数直线下跌;一边是不间断的笔会、创作会、研究会、颁奖会、丛书首发式,多得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另一边则是读者寥寥,书库爆满,降价书半价书永远处理不完;一边是今日此书走红,作者名满天下,不出三五月,又时移世易,喧腾转为凋零;明日盛行某某流派,一窝蜂又改旗换幡,追逐效仿;另一边则是许多人弃文经商,下海捞鱼,步入官场,挤入出国潮队伍……文坛的变化之快令人咋舌。
影响文坛波动起伏盛衰荣枯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可忽视的则是文人的短期行为。近些年,在经济浪潮的冲击和外部世界的各种挤压与诱惑下,文人及其营生——著文,在有些人看来不再是那么神圣崇高令人眼红的事了。许多人之为文,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不可遏止的热爱与冲动,不再是为了严肃认真的事业追求,而是出于一种实利的需要,一种文学之外的需要,它焉能不降格变味,量多质劣,相继出现各种问题。譬如一些“快手”,奉行“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旬,长篇不过月”的“诀窍”,下笔千言文不加点,几乎不改,何等高速!更有低劣下作的文抄公,仅靠剪刀加面糊、组装与嫁接,也可弄个畅销书作家的桂冠炫耀风光一番。由于奉行短平快,便不免浮皮潦草,粗制滥造,只要能发表出版,只要见效快,哪管它语词欠妥,去它的“精益求精,十年磨一戏吧!”急功近利轰动效应快见实惠高于一切!于是造成了平庸的作品和平庸的作家。
短期行为不足为训,它绝对产生不出让世人惊羡喜爱的艺术珍品。要想产生出令文坛震撼举世瞩目的作品,作家首先得具备一种“精品意识”,文坛得大力提倡和鼓励“创精品,出精品”,用众多的佳作精品来振兴文坛。
精品意识者,即不甘平庸,好中求好,精益求精的一种创作思想。中国古人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外国作家说的“写作要严格,严格,再严格。求快——这意味着不是往山上爬,而是从山坡上向下滚,到头来只有死路一条”(富曼诺夫语),“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用“合金来锻成自己的金蔷薇”(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语),都属于这种思想。强调精品意识就是强调提高作品的质量,质量乃文学作品的价值和生命所在。倘若忽视和丢弃了质量,不去追求精品,那么文学创作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活动,文学作品也很难在人民大众中间生根开花。
精品意识是要求作家把文学当做生命活动,像春蚕吐丝一样,是件严肃认真的事业。
(作者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