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致力为公——访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董寅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14
第4版(要闻)
专栏:

  致力为公
  ——访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董寅初
  新华社记者 孙勇 本报记者 袁建达
“致力为公”是中国致公党的宗旨。近些年来,致公党中央主席董寅初正是牢记这个宗旨,和其他副主席一起,领导致公党积极参政议政,加强自身建设,使致公党的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致公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记者采访了董寅初。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董寅初先生一副学者的风度。11日,他上午参加了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会见外宾的活动,下午接着又同致公党领导同志共同研究换届的准备工作。虽然活动频繁,但董寅初先生仍然精力充沛。
同我国许多爱国华侨一样,董寅初先生也有一段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执著追求的经历。早在30年代侨居印尼时,他利用自己创办的《朝报》,配合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南洋商报》,一起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在华侨救亡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41年,董寅初因抗日被日军逮捕入狱,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始获自由。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他放弃定居海外的机会,毅然留下来迎接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加祖国的经济建设,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董寅初先生先后担任致公党上海市主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代主席,1988年任主席。这些年来,董寅初先生在海内外广交朋友,先后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挪威、菲律宾等十多个国家,在开展人民友好外交的同时,为引进工作牵线搭桥,引进外资1亿美元以上。1986年,董寅初就有关海外统战工作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他还和美籍华人林同炎先生一起为浦东地区的开发积极献计献策,这些都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谈到致公党九大以来的工作,董寅初介绍说,几年来致公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开展海外联谊和“三引进”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董寅初说,致公党党员中现任各级人大代表的有515人,各级政协委员1677人。此外,还有不少成员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他们在参政议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他们向各级人大、政协提交的议案、提案、建议、意见等4000余件。如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制订和实施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关于加强和拓宽海外联谊工作的建议,针对华侨农林场存在的困难以及土地纠纷等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重视。
董寅初介绍说,1988年以来,致公党中央和一些地方组织的领导骨干和专家学者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进行考察论证,就区域经济开发和地区发展战略献计献策。经过努力,他们提出的贵州省兴义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总体规划,贵州省兴仁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四川省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药材发展规划等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一些扶贫项目,目前已取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董寅初说,致公党各级组织和成员利用与海外有广泛联系的优势,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联谊活动,推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支持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致公党中央和各地方组织共接待来自五大洲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团体数百个,计5万余人次,协助引进外资兴办企业及协助引进捐款兴办公益事业约人民币9.4亿多元,港币7.8亿多元,美元6.4亿多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