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喧腾的高原新城——八一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14
第4版(要闻)
专栏:

喧腾的高原新城——八一镇
新华社记者红旗温闽罗布
八一镇,是西藏东部林芝地区的首府,距拉萨300多公里。40年前,无论是在地图上、还是在实地,都找不到它。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的人民解放军,在尼洋河畔的荒滩上埋下了这座新城的第一块基石,所以它叫“八一镇”。
走在今天的“八一”街头,令人惊喜的有三样:身着民族服饰的各方来客,五花八门的各类商店,南腔北调的各种语言。
——到1991年10月止,在“八一”这片依河滩而建的弹丸之地上,个体商店、摊点已达395家,800多名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全国各地。
——藏、汉、珞巴、回、门巴、哈萨克等16个民族的旅商遍布“八一”,因此,邦典(藏)、毛皮脖套上装(珞巴)、小白帽(回)、金丝毡帽(哈萨克)等各种民族服饰在街上随处可见。
——“温州发廊”、“河南商店”、“山东水饺”、“正宗川味”、“兰州拉面”,甚至“广东海鲜”、“陕西面馆”……天南海北落户“八一”。
至于飘荡在“八一”空中的语言,光“谢谢”一词,就有藏语“托基起”,珞巴语“啊依嘎”等好几种。
1984年以前,这里还非常冷寂。从1988年起,“八一”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步。镇党委提出了发展林业、带动多种经营的方针。“八一”地处林区,他们组织各族群众将用于防沙固土的27.8万株树苗种在2380亩的高原土地上;同时,又在城镇和农牧民家里种上两万多株核桃和十几万株苹果。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如今,核桃、苹果的销售额已成为当地百姓的重要收入。
开展多种经营,是发展八一镇的关键。林芝毛纺厂是自治区的骨干企业,它的呢绒、毛毯、毛线三大类产品享誉区内外,年生产总值达900多万元;以此为龙头,汽车运输、建筑、木材加工、森林购销、医药等数十家企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它们突破地域、季节界限,在区内外寻找合作者,在不同季节开发不同产品或开展不同业务,使多种经营额连年上升。
发挥地理优势,把“八一”建成经济中心,也是显示巨大作用的一着棋。近年来,随着八一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场地开阔的集贸市场已投入使用,周围呈圆状散布的工布江达、墨脱、波密、朗县、米林等县的农牧民则自然而然地把位居圆心的“八一”看作是最好的商品集散地。于是,川藏路上来来往往的货运车把内地时髦的家电、服装、游艺等商品运到了“八一”,而周围农牧民则把当地拿手的氆氇、首饰、藏刀、卡垫等民族工艺品摆上街头。有组织的物资交流会,使“八一”成为藏东最大的商品集散地;1990年,“八一”物交会成交额达800多万元。
现在,在800万平方米的八一镇上,工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到1991年10月,全镇人均收入增至998元。目前,全镇有大(西藏农牧学院)中小学6所,营业性文明舞厅11家,各种家庭、营业性“卡拉OK”及书屋也已光临“八一”。
不久前,连续4年、总数为1.17亿元的城建费已全部投入使用,宽阔笔直的水泥、石板大街呈现眼前,邮电大楼、贸易中心、旅游招待大楼等三、四层高的楼房拔地而起,青柳、松柏等各类树木绿染其中。
“八一”——这座高原新城的前景,将更加美丽诱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