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治治北京“大巴”冷热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19
第2版(经济)
专栏:记者来信

治治北京“大巴”冷热病
北京公共汽车运行秩序时好时坏,有人说是得了“冷热病”。就拿今年来说,最近公共汽车跑得快了,间隔小了,“不来都不来,一来来一串”的现象也少了。可是刚入冬那会儿,乘客在寒风中等上几十分钟,还常常见不到车影。
北京公共汽车运行秩序不好,重要原因之一是队伍不稳定。司售人员工作条件差,收入偏低,人心思走,可大多数人又走不了。因此,有的人就歇“病假”,去给个体户开出租车、小公共;也有的人常年在外跑单帮,做买卖。许多运营场的司售人员出勤率经常只有80%出点头。
北京的一些公交干部认为,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是治疗北京公共汽车冷热病的良方。他们说,过去有一种说法,公共交通是福利事业,现在大家已经清醒地看到,市公交总公司每年吃国家补贴近2.5亿元,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再大幅度增加政府补贴来提高司售人员待遇,是不可能的,公交也不能永远靠国家补贴过日子。出路只能是改革。改革从何着手呢?
目前,北京各种公交月票的平均票价为8.31元,而实际成本为23.71元,每张亏损10多元,有人主张改革就从提高月票价格着手。因为有些城市理顺了月票价格以后,增加了职工收入,提高了他们的运营积极性,运行秩序大为好转。有人认为北京月票乘客太多,无法计算司售人员工作量。就像东北一些城市那样,取消月票,出售本票,乘客上车交一张票,便于计算司售人员的劳动量,多劳多得。还有人建议广泛推行小时工制度,司售人员完成定额任务以后,继续工作可按时取酬,弥补司售人员的不足。
市公汽二公司第一运营场姚振平场长认为,北京有222条公共汽车线路,并不是每条线路都有“冷热病”,爱犯冷热病的线路,大多是繁忙线路。在200多条线路中,繁忙线路不超过40%,乘客有意见也大多集中在这几十条线路上。繁忙线路常常是“大巴”不见“小巴”欢,如果实行了价格改革,“大巴”一定能在竞争中求得发展。本报记者 刘厘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