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一年来的独联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21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一年来的独联体
本报记者 丹林
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已整整一年了。
去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3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书。21日,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除波罗的海沿岸3国和格鲁吉亚外的11个国家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等文件,正式宣告“苏联停止存在”。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确认了苏联解体和独联体的成立。
一年来,独联体为了自身的存在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单是首脑会议就举行了7次,外长、国防部长和各种专家会议的次数则更多。达成的协议不少,在解决诸如前苏联的资产分割、外债偿还、战略核力量的归属权等共同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最为关键的、确定独联体机制的《独联体章程》尚未达成协议,其性质、结构、任务等基本问题尚模糊不清。这严重束缚了独联体的工作效率和发展潜力。
从独联体成立一年来的活动可以看出,其成员国对它今后的发展趋向基本上抱以下两种态度:一些中亚国家出于前苏联长期专业化劳动分工的实际状况、军事、防御的需要,主张成员国之间尤其是与俄罗斯之间,保持紧密的经济一体化和统一的武装力量,并建立相应的机构,甚至主张向新邦联方向发展;但经济自主性较强的乌克兰等国家更多地强调主权与独立,主张首先通过双边协议形式解决各种问题,强烈反对建立“超国家”结构或向邦联方向发展。哈萨克斯坦总统曾说过,一个双层的独联体看来正在形成之中。
两种意见分歧明显反映在一系列重大军事问题上,如独联体成立之初的原苏军的分、合之争。俄罗斯和某些中亚国家曾力主把原苏军作为统一的武装力量保留下来,但乌克兰、阿塞拜疆、摩尔多瓦等国主张把驻扎在本国境内的常规部队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反对保留一支“超国家”的军队。第三次明斯克首脑会议作出的决议照顾了各方意见,即战略力量由独联体统一指挥,常规力量各国自定。此后,各国都相继建立自己的国防机构并组建国家军队。在战略核力量问题上,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分歧至今仍未解决。乌克兰在强调无核国家地位的同时,坚持将部署在其境内的战略力量置于乌克兰的行政管辖之下,且核弹头要就地销毁。又如,第五次塔什干首脑会议达成了集体安全条约,但签署的只有6个成员国。
在经济问题上,一些国家强调恢复中断了的经济联系,制止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的发展,共同促进向市场经济转变,向紧密的一体化方向发展,主张建立有监督协议实施职能的“经济理事会”和卢布区、中央银行等;但另一些国家则坚决反对“集中化”倾向和承担集体责任。最后,达成的协议是建立一个首脑会议属下的“协商经济工作委员会”,而非“经济理事会”。至于卢布区问题,部分成员国同意保持卢布作为法定支付手段,协调货币、信贷、外汇政策,并同意建立跨国清算银行;但一些国家没有参加协议,乌克兰甚至未参加讨论。目前,卢布在中亚国家继续流通,在白俄罗斯等国作为平行货币使用,而乌克兰等国已禁止卢布在市场流通。
独联体一年的发展还表明,各国虽已走上了独立的道路,但在边防、安全、经济等许多方面,仍有共同利益需要协调,因此独联体的存在尚具客观必要性。即使立场独特的乌克兰也不断表示,它不会退出独联体。阿塞拜疆议会迄未批准《阿拉木图宣言》,不算正式成员国,但也常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会议。
至于独联体的前景,从目前看,反对“集中化”倾向的成员国不少。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强调独联体不是国际法主体,不应建立超国家结构。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表示,政治和军事一体化对白俄罗斯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摩尔多瓦也反对“集中化”倾向。亚美尼亚认为,建立多层次结构反映了现实。连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建议对一体化采取“灵活”态度,主张讨论多种合作形式。俄罗斯外交部不久前制定的新的对外政策构想中也指出,俄准备以“多种速度”的态度对待独联体职能组织的建立。
舆论认为,独联体虽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消失,但也不会向重建联盟或邦联方向发展,较大可能是发展成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由于各成员国在利益和目标上的差异,独联体内部有可能出现松散化和集团化并存的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