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信稿近千件件件感人心“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讨论反响强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2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信稿近千件件件感人心
“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讨论反响强烈
本报讯 本报开展“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的讨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支持。
讨论开展半个月来,已接到全国各地的来稿、来信近千件。投稿的有工人,农民,部队官兵,大、中、小学的师生,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党、政机关及人民团体的同志,离休、退休老同志等等。读者指出,这次讨论的问题关系到民族的兴衰、祖国的未来。
很多读者来信说,他们含着泪阅读了讨论专栏的第1期,以后每期必读。安徽地质局325地质队施明同志用电报发来了讨论稿。河南省教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向全省各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他们关注本报的这次讨论,做好工作。武汉有关部门也召开了“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的讨论会。一些在家挨过打的小学生,拿着刊登讨论专栏的《人民日报》向家长宣传:“报上说了,不能打孩子!”
收到的读者来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认为“今天怎样教育孩子”的问题,无论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大多数人没有解决好,这是需要全社会都来重视的大问题;二、指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家长普遍存在着封建宗法观念,把孩子当作私产,家庭内部缺乏民主和文明;对子女的期望不切实际,望子成龙心切;家长素质低,法制观念薄弱,不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打骂体罚与娇惯溺爱并存;不少读者介绍了家庭教育成功的经验与科学的方法;三、指出教育体制、学校教育中的弊端,升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校乱收费等问题,是产生夏辉等悲剧事件的重要原因,深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四、社会环境中有些因素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对今天如何教育孩子、夏辉事件等悲剧产生的原因,读者中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读者认为“打孩子是可以的,但不能过火”。有的说打孩子是教育的一种必要手段,尽管不是好的手段;如果打没有用处,为什么从古到今大家一直在用?有的读者认为家长素质低是造成夏辉事件等悲剧的主要原因;有的则认为教育体制、学校教育中的弊端及教师素质不高是主要原因。有的家长说,在目前升学、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逼着孩子学习好就对不起孩子。有的说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就像“冷战”时谈裁军,等等。
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参加这次讨论。我们除继续选登读者的来稿之外,还将挑选更多稿件,汇编成书,出版发行。
(本报“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编辑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