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以色列人与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26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友谊之花

以色列人与中国
肖宪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以色列是一个陌生、遥远和带有神秘色彩的国度。原来我以为,一般以色列人对中国大概也是很陌生,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曾应邀到以色列进行学术考察。在那里我发现,许多以色列人都知道中国的情况,对中国人也很有好感。不只一次,当人们知道我是来自中国时,便和我谈起中国,有时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之深竟使我感到吃惊。
一天,我一个人去美术馆参观。我对美术馆前的一座雕塑很感兴趣,便请站在旁边的一位老人帮我照张相。照完后,老人顺便问了一句:“你是日本人吧?”当听说我是来自大陆的中国人时,老人的眼睛亮了起来,邀请我到附近的咖啡店喝杯咖啡。交谈中,我发现他对中国的情况知道得真不少,他谈到毛泽东、周恩来,谈到邓小平以及中国的开放和改革。我问他怎么知道这么多中国的事情,他告诉我,他在一个银行工作,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很感兴趣,看过一些关于中国的书。他说:“我真想到中国去看看。”
以色列人对中国饭菜也十分喜爱。在美国、英国的街上看到中餐馆是很普通的事,可我想不到,在以色列的街道上也能见到不少中餐馆。无论在耶路撒冷,或是特拉维夫、海法,不时会见到门面装饰得大红大绿,有时还来一点儿飞檐斗拱的中餐馆。餐馆的名字也挺响亮,如“北京楼”、“龙凤餐馆”、“长城”等。招牌都用中、英和希伯来等3种文字书写。当地朋友告诉我,到中餐馆吃饭是一种享受,只有在假日或是朋友聚会时才到中餐馆去吃一顿。
有趣的是,这些所谓的中餐馆中却极少有真正的中国人。在特拉维夫,我专门花了一个下午跑了好几家中餐馆,想找个中国人聊聊。可使我失望的是,这些中餐馆都是菲律宾人或泰国人开的,只在一家餐馆见到一位香港厨师,但他既没到过大陆也不会讲普通话。在一家泰国人开的中餐馆里,墙上有几幅中国书法,字写得不错,可有两幅竟是倒着挂的。我告诉老板后,他笑着说:“是吗?我已经这样挂了几年了!”
以色列有许多博物馆和纪念馆,其中两个最有名的都与中国有关。一个是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国家博物馆,其东亚厅里展示着不少中国历代文物、字画。另一个是设在特拉维夫大学里的“犹太人大流散纪念馆”,陈列有中国开封原犹太教堂的模型和仿制的碑刻,还有本世纪哈尔滨、上海等地有关犹太人的情况介绍、照片等。
应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杜鲁门研究院的要求,我曾举行了一次题为“当代中国宗教”的学术讲座。当时正值暑期,主办者原以为参加者不会多,只安排了一个小会议室。可海报贴出后,竟来了100多人,只好临时换了一间大教室,人还是坐不下,有些人只好坐在地上。一个多小时的报告,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开。我讲完后,人们又争先恐后地提了许多问题。以色列人对中国如此浓厚的兴趣,使我既感意外,又很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希伯来大学的杜鲁门研究院和东亚系汇集了一批研究中国的专家,他们对中国的研究,涉猎之广,题目之细,也大出我意料之外。有的学者能讲汉语,有的写过关于中国的著作。研究院的图书馆里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研究中国的刊物,也有《人民文学》、《历史研究》、《求是》等中文刊物。在东亚系约200名学生中,学中文和日文的各占一半。我问学中文的现在能否用得上,他们回答说,目前在学术研究和商业上用得较多。但他们都相信,今后在科技、文化、外交方面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懂中文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